是什么樣的神石,讓武則天開(kāi)展造神運動(dòng),并自稱(chēng)圣母神皇?
武則天稱(chēng)帝前夕的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上表稱(chēng),于洛水中得一瑞石,石刻“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字樣。則天大喜,賜石為“寶圖”,賜百官宴爾,均予重賞,并授撿石人唐同泰為游擊將軍。
五月,武則天率朝中百官告祈昊天上帝于南郊,繼而制令天下各州都督、刺史并諸親,會(huì )于神都洛陽(yáng),舉行拜洛受“圖”大典。《新唐書(shū)·則天皇后紀》記:“ 五月庚申,得‘寶圖’於 洛水 ……十二月己酉,拜洛受圖。”
拜洛受圖當天,雪后初晴,溫暖如春。武則天率皇嗣、太子、文武臣僚、蠻夷酋長(cháng)浩浩蕩蕩開(kāi)到洛河邊,舉行了一次空前絕后的拜洛受圖大典,武則天自加尊號“圣母神皇”,登拜洛壇,捧“洛書(shū)”石。
按道教典籍《三天內解經(jīng)》“天授應圖,中岳靈瑞”之意,改“寶圖”為“天授圣圖”,改洛水為永昌,改寶圖出處為“圣圖泉”,始置永昌縣,改嵩山為神岳。神都父老勒碑于拜洛壇前,曰“天授圣圖之表”。隨后,改詔稱(chēng)制,大赦天下。所謂改詔稱(chēng)制,即“詔書(shū)”改成“制書(shū)”,以示區別。
奉老子母為“先天太后”,“女皇”順天而出武則天為“革唐命”,效法初唐崇奉老君的儀式,尊“玄元皇帝”老子之母為“先天太后”,并將“先天太后”與“玄元皇帝”老子同廟奉祀。武則天此舉,意在打壓李唐的“玄元皇帝”,抬升“太后”地位,借機凌駕李唐王朝。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洛陽(yáng)城中發(fā)生了三次聲勢浩大的請愿活動(dòng)。起初,萬(wàn)余市民先上街頭游行,呼吁武則天登基加冕:“請革命,改帝氏為武”。就連文武百官乃至睿宗皇帝都加入了請愿隊伍,最終,“革命”人數高達超過(guò)了5萬(wàn)!
“民意不可違”,是年九月初九,武則天順應“革命形勢”登龍椅,著(zhù)龍袍,宣布改唐為周,定都洛陽(yáng),改元“天授”。唐睿宗李旦降為皇嗣,賜姓武氏。
武則天為何對升仙太子情有獨鐘?升仙太子即周靈王姬泄心之子,世稱(chēng)太子晉或王子晉。王子晉自由好道,心慈性善,因勸止周靈王不要決洛河之水,傷害百姓,惹怒周靈王,將他貶為庶人,年僅16歲便憂(yōu)郁成疾,不治而亡。王子晉是古今王子被廢第一人,百姓感其恩德,立祠紀念。
《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圣歷二年》記載:"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 ,過(guò)緱氏 ,謁 升仙太子廟 。"武則天親制《升仙太子碑并序》長(cháng)文,立碑紀念,碑文2000多字,暢敘對道教神仙的向往,對升仙太子的追慕。現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單位。
武則天書(shū)《升天太子廟碑》文
武則天為何對升仙太子情有獨鐘?
其間寄托著(zhù)女皇的家國情懷和兒女之情。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shí)則歌頌武周盛世,希求大周?chē)\恒昌,江山永固。其中也隱含著(zhù)她追慕愛(ài)情的表達。武則天稱(chēng)帝后,挑選了年青貎美、身強力壯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面首,晝夜陪侍。武則天的侄子、宰相武三思為了討好姑母,便編造了張昌宗是王子晉后身的傳說(shuō),此后,張昌宗便按仙人王子晉的打扮,披羽衣,吹竹簫,騎木鶴,獻樂(lè )于庭。
唐代有好道之風(fēng),世人有長(cháng)生之愿,武則天也不例外。她稱(chēng)帝后,仿照道家符箓用字方法,創(chuàng )造了包括他自己名字“曌”在內的諸多奇字,以寄托她長(cháng)生久視的美好愿望,比如她以千千萬(wàn)萬(wàn)為年,永生久王為證,長(cháng)生王為圣等。
武則天的“三教”情懷武則天早年出家為尼,是中國歷史上最著(zhù)名的佞佛者。但道教是大唐國教,根基牢固,儒教又是標榜仁治德化的旗號,因此,武則天對于三教,尚能一視同仁,尤其是道教的章醮、投龍作功德等儀軌,對于制造輿論,鞏固政權有著(zhù)佛、儒不能取代的作用,晚年的武則天,更是常令道士煉藥,供其服食。
在武則天登基前,主動(dòng)參與高宗主導的崇道活動(dòng),最大的貢獻是在科考中首次加試《道德經(jīng)》。上元元年(674年),武后又提出:“望請王公以下,內外百官,皆習老子《道德經(jīng)》,其明經(jīng)咸令其讀,一準《孝經(jīng)》、《論語(yǔ)》,所司臨時(shí)策試”,并下令:“加試貢士《老子》策” ,“自今以后,《道德經(jīng)》并為上經(jīng),貢舉人皆須兼通”。
為協(xié)調道教、佛教關(guān)系,武則天還下達了一道《禁僧道毀謗制》:“老釋既自元同,道佛亦合齊重”,要求道、佛兩家一視同仁,不得偏重。
武則天晚年更加癡迷于長(cháng)生不老之術(shù),并重用大批道術(shù)之士。武則天在位期間,大量搜集和整理道經(jīng),為此后的玄宗朝《開(kāi)元道藏》的編修奠定基礎。長(cháng)安元年(701年),為整理三教經(jīng)典,特命寵臣張昌宗召集天下文士編纂《三教珠英》。執政期間,前后九次派遣道教領(lǐng)袖人物前往泰山行道,以宣揚其敬天寬民政策。
正因為她癡迷于神仙長(cháng)生,所以她一生,尤其是晚年特別看重煉丹服藥之術(shù)。
Hash:6afc0c9509f8a2a700e8fa0931643dc2d9d4b93d
聲明:此文由 問(wèn)道黃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