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国产越南,久久久999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久久r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高清

臺兒莊涅槃:第四章 熱血鑄豐碑?兩個(gè)戰場(chǎng)(報告文學(xué)連載)

(接上期)

兩個(gè)戰場(chǎng)

建川博物館聚落中的抗戰博物館,由中流砥柱館、正面戰場(chǎng)館、不屈戰俘館、飛虎奇兵館、川軍抗戰館以及中國壯士群雕廣場(chǎng)和中國老兵手印廣場(chǎng)等組成。中流砥柱館再現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史,其建筑由兩部分組成,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兩支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和新四軍。參觀(guān)入口處是一個(gè)狹窄的行道,寓意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戰中的艱苦卓絕。

而正面戰場(chǎng)展示的則是中國國民黨的抗日史,館的門(mén)口立著(zhù)一個(gè)巨大的鑄鐵雕塑,一個(gè)衣衫襤褸的中國士兵端著(zhù)槍、彎著(zhù)腰,似乎正在行軍。雕塑的名稱(chēng)是“哀兵”,取自于成語(yǔ)“哀兵必勝”,蘊含的意思是,因國家和民族受到侵略、凌辱而悲憤激昂,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勝利。

入口上方,懸掛著(zhù)一塊橫匾,上書(shū)“國民黨抗日軍隊館”。這是2005年7月7日,國民黨榮譽(yù)主席連戰題寫(xiě)的。

進(jìn)入門(mén)內,在一樓通往二樓的臺階兩側墻上,掛滿(mǎn)國民黨軍隊將領(lǐng)的瓷板頭像,不少將領(lǐng)只有一個(gè)姓名牌位。我費力地想一一清點(diǎn),可是脖子仰酸了,還是統計不全。陪同的工作人員輕輕地說(shuō)了一句:“一共有256位。”她緊接下去的一句話(huà),讓我凜然一震:“這是抗戰陣亡將軍墻。”

這些倒在正面戰場(chǎng)上的國民黨軍隊將領(lǐng),有的是中了槍炮,有的是傷病,有的是被俘遇難,有的是負傷后不甘被俘受辱而自戕殉國。我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也有很多陌生的名字。他們在國家和民族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艱苦卓絕的惡戰中,精忠報國,捐軀疆場(chǎng)。

我本想一一記錄下他們的姓名,因時(shí)間不允許,只好一步三回頭地離開(kāi)。這份名單,并非是我寫(xiě)臺兒莊大戰所必需的,本來(lái)以為自己會(huì )就此擱下。沒(méi)想到,自離開(kāi)博物館后,那些陣亡將領(lǐng)的頭像就在心里扎下根,他們肅穆地看著(zhù)我,向我靜靜地講述著(zhù)他們的故事,促使我萌發(fā)一個(gè)強烈愿望:一定要把他們的姓名記錄下來(lái),存在我的書(shū)里,流傳下去,讓后人永遠記住他們!

建川博物館的正面戰場(chǎng)館提供的數據是,陣亡將領(lǐng)人數為256位,我從其他資料看到的數據是206位將領(lǐng)。搜集這份國民黨軍隊陣亡高級將領(lǐng)名單時(shí),發(fā)現有好幾個(gè)版本。我耐心地收集起各個(gè)版本,然后逐一篩選、甄別。限于篇幅,下面的這份名單僅以陣亡時(shí)少將軍銜以上為準,犧牲后追贈為少將的沒(méi)有收入。

雖然我力求完整,但是心里仍十分惶恐,擔心因自己的疏忽而遺漏,這將是對被遺漏者的大不敬。我乞求被遺漏者的在天之靈多多寬恕,也請求他們的后人多多包涵。

1.佟麟閣上將(追贈),二十九軍副軍長(cháng),1937年7月28日于北京南苑;

2.趙登禹上將(追贈),一三二師師長(cháng),1937年7月28日于北京南苑;

3.蔡炳炎中將(追贈),六十七師二零一旅旅長(cháng),1937年8月13日于上海

4.黃梅興中將(追贈),八十八師二六四旅旅長(cháng),1937年8月14日于上海;

5.蔡炳興中將(追贈),一一零旅旅長(cháng),1937年8月26日于上海羅店;

6.張本禹少將,十三軍四師十二旅旅長(cháng),1937年8月30日于昌平南口車(chē)站;

7.尉遲鳳崗少將,七師二十一旅副旅長(cháng),1937年9月下旬于河北董村;

8.梁鑒堂少將,三十三軍六十九師二零三旅旅長(cháng),1937年9月29日于山西繁峙

9.姜玉貞中將(追贈),六十六軍一九六旅旅長(cháng),1937年10月8日于山西原平

10.楊杰少將,一軍一師一旅副旅長(cháng),1937年10月11日于上海;

11.龐泰峰少將,九十一師二十二旅副旅長(cháng),1937年10月12日于河北寧晉(自戕);

12.郝夢(mèng)齡上將(追贈),九軍軍長(cháng),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3.劉家麒中將(追贈),五十四師師長(cháng),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4.鄭廷珍中將(追贈),獨立五旅旅長(cháng),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5.龐漢楨中將(追贈),七軍一七零師五一零旅旅長(cháng),1937年10月23日于上海;

16.秦霖中將(追贈),一七一師五一一旅旅長(cháng),1937年10月23日于上海;

17.官惠民少將,九十師二七零旅旅長(cháng),1937年10月28日于上海;

18.吳克仁中將,六十七軍軍長(cháng),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19.吳桐崗少將,六十七軍參謀長(cháng),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20.鄧玉琢少將,六十七軍一零七師參謀長(cháng),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21.吳繼光少將,五十八師一七四旅旅長(cháng),1937年11月11日于上海;

22.夏國璋中將(追贈),一七二師副師長(cháng),1937年11月21日于浙江湖州

23.吳國璋中將,七十五師副師長(cháng),1937年11月26日于浙江湖州;

24.饒國華上將(追贈),一四五師師長(cháng),1937年11月30日于安徽廣德(自戕);

25.蕭山令中將,南京衛戍部隊代理司令,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自戕);

26.姚中英少將,一五六師參謀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

27.司徒非中將(追贈),一六零師參謀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

28.高致嵩中將(追贈),八十八師二六四旅旅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

29.李蘭池少將,一一二師三三六旅代旅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

30.易安華少將,八十七師二五九旅旅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江蘇南京;

31.朱赤少將,八十八師二六二旅旅長(cháng),1937年12月12日于南京雨花臺

32.林英燦少將,一五二師副師長(cháng),1938年1月13日于廣東清遠

33.徐積璋少將,十九軍七十師二零五旅旅長(cháng),1938年2月于山西聞喜

34.趙錫章中將(追贈),七十師二一五旅旅長(cháng),1938年2月21日于山西隰縣

35.劉震東中將(追贈),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1938年2月22日于山東莒縣

36.范廷蘭少將,一戰區游擊四總隊總隊長(cháng),1938年3月8日于河南修武

37.王銘章上將(追贈),一二二師師長(cháng),1938年3月17日于山東滕縣;

38.鄒紹孟少將,一二四師參謀長(cháng),1938年3月17日于山東滕縣;

39.趙渭濱少將,一二二師參謀長(cháng),1938年3月17日于山東滕縣;

40.扈先梅少將,五十一軍一一四師三四一旅旅長(cháng),1938年4月于山東臺兒莊;

41.劉桂五中將(追贈),騎兵六師師長(cháng),1938年4月22日于內蒙古黃油干子;

42.陳鐘書(shū)中將(追贈),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旅長(cháng),1938年4月24日于山東臺兒莊;

43.周元中將,一七三師副師長(cháng),1938年5月9日于山東蒙城

44.李必蕃中將(追贈),二十三師師長(cháng),1938年5月14日于山東菏澤(自戕);

45.黃啟東少將,二十三師參謀長(cháng),1938年5月15日于山東菏澤;

46.方叔洪中將,一一四師師長(cháng),1938年6月25日于山東馮家場(chǎng);

47.付忠貴少將,魯北游擊軍總司令,1938年9月23日于山東;

48.馮安邦中將,四十二軍軍長(cháng),1938年11月3日于湖北襄陽(yáng)

49.范筑先少將,山東省六區游擊司令,1938年11月15日于山東聊城(自戕);

50.李國良中將,軍訓部輜重總監,1939年3月7日于陜西西安

51.張胥行上將(追贈),第一戰區副參謀長(cháng),1939年3月7日于陜西西安

52.王禹九中將(追贈),七十九軍參謀處長(cháng),1939年3月27日于江西高安

53.陳安保上將(追贈),二十九軍軍長(cháng),1939年5月6日于江西龍里

54.唐聚五中將,東北游擊隊總司令,1939年5月18日于河北平臺山

55.馬玉仁中將(追贈),蘇魯第一路游擊司令,1940年1月3日于江蘇望鄉臺

56.丁炳權中將,一九七師師長(cháng),1940年1月25日于江西武寧(病故);

57.鄭作民中將,二軍副軍長(cháng),1940年3月3日于廣西昆侖;

58.鐘毅中將,八十四軍一七三師師長(cháng),1940年5月9日于湖北蒼臺(自戕);

59.張自忠上將,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于湖北南瓜店;

60.張敬中將(追贈),三十三集團軍高參,1940年5月16日于湖北南瓜店;

61.戴民權中將,豫南游擊第五縱隊司令,1940年5月于河南遂平

62.蔣志英中將,浙江臺州守備司令,1941年4月于浙江臺州

63.王竣中將(追贈),新二十七師師長(cháng),1941年5月9日于山西臺寨;

64.梁希賢少將,新二十七師副師長(cháng),1941年5月9日于山西臺寨(自戕);

65.陳文杞少將,新二十七師參謀長(cháng),1941年5月9日于山西臺寨;

66.唐淮源上將,三軍軍長(cháng),1941年5月12日于山西縣山;

67.寸性奇中將,三軍十二師師長(cháng),1941年5月13日于山西毛家灣(自戕);

68.陳中柱中將(追贈),魯蘇皖邊區游擊四縱隊司令,1941年7月1日于江蘇武家澤;

69.金崇印少將,十七軍參謀長(cháng),1941年9月16日于山西橫水鎮(被俘殉難);

70.石作衡中將(追贈),七十師師長(cháng),1941年9月6日于山西絳縣

71.賴(lài)傳湘中將(追贈),一九零師代師長(cháng),1941年9月24日于湖南梁家段;

72.朱實(shí)夫少將,新三師副師長(cháng),1941年9月25日于甘肅

73.李翰卿中將(追贈),五十七師步兵指揮官,1941年9月27日于江西上高

74.武士敏中將,九十八軍軍長(cháng),1941年9月29日于山西東峪;

75.朱世勤中將(追贈),暫三十師師長(cháng),1942年5月4日于山東潘莊;

76.郭子斌少將,暫三十師副師長(cháng),1942年5月4日于山東潘莊;

77.戴安瀾中將(追贈),二零零師師長(cháng),1942年5月26日于緬甸茅邦村;

78.王鳳山中將(追贈),暫四十五師師長(cháng),1942年6月23日于山西張翁村;

79.胡義賓少將,九十六師副師長(cháng),1942年7月于緬甸埋通;

80.張慶澍少將,魯蘇戰區高參,1942年8月于山東唐王山;

81.周復上將(追贈),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于山東城頂山;

82.張少舫少將,一一三師參謀長(cháng),1943年2月21日于山東城頂山;

83.高道先少將,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cháng),1943年5月于山東;

84.江春炎少將,一一四師參謀長(cháng),1943年7月4日于山東鄒縣;

85.彭士量中將(追贈),暫五師師長(cháng),1943年11月15日于湖北石門(mén)

86.許國璋中將(追贈),一五零師師長(cháng),1943年11月21日于湖南陬市(自戕);

87.孫明瑾中將(追贈),預十師師長(cháng),1943年12月1日于湖南常德

88.盧廣偉少將,騎八師副師長(cháng),1944年5月5日于安徽潁上

89.李家鈺上將(追贈),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0.陳紹堂少將,三十六集團軍步兵指揮官,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1.周鼎銘少將,三十六集團軍副官處長(cháng),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2.王劍岳少將,八師副師長(cháng),1944年6月10日于河南靈寶

93.王甲本中將,七十九軍軍長(cháng),1944年9月7日于湖南東安

94.闞維雍中將(追贈),一三一師師長(cháng),1944年11月9日于廣西桂林(自戕);

95.陳濟恒中將(追贈),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cháng),1944年11月10日于廣西桂林(自戕);

96.呂旃蒙中將(追贈),三十一軍參謀長(cháng),1944年11月10日于廣西桂林;

97.史蔚馥少將,廣西綏靖公署高參,1944年11月于廣西永福

98.齊學(xué)啟中將(追贈),新三十八師副師長(cháng),1945年5月13日于緬甸仰光

在過(guò)往的歲月里,這份名單,曾經(jīng)因為政治原因被淡化。隨著(zhù)時(shí)代的進(jìn)步,這個(gè)話(huà)題不再是禁忌,尤其是隨著(zhù)海峽兩岸關(guān)系趨暖,談?wù)摰娜嗽絹?lái)越多。這些抗戰英烈已幾乎全部被當地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曾經(jīng)很陌生的名字越來(lái)越為人們所熟識。

但是,一個(gè)新的話(huà)題出現了。有的網(wǎng)友說(shuō),共產(chǎn)黨軍隊的將領(lǐng)中,只有副參謀長(cháng)左權稱(chēng)得上是將軍,其余都是普通指揮員。有的網(wǎng)友據此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戰之功。

我不否認中國國民黨在正面戰場(chǎng)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但如果據此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戰之功,無(wú)疑是矯枉過(guò)正,有失偏頗。

國共第二次合作之初,中共曾派出一批干部進(jìn)入國民政府任職,其中有31位高級指揮員被國民政府授予將軍軍銜。后來(lái),蔣介石制止這個(gè)做法,再沒(méi)有共產(chǎn)黨人被國民政府授銜。雖然八路軍和新四軍名義上隸屬于國民革命軍領(lǐng)導,但國民政府并沒(méi)有為這兩支隊伍授銜。因此,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絕大多數將領(lǐng)是沒(méi)有軍銜的,更不存在犧牲后被國民政府追贈軍銜的情況。

抗戰時(shí)期,在國民革命軍的陣亡將領(lǐng)中,有近60人犧牲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少將。如果以少將軍銜作為衡量高級將領(lǐng)的標準,那么可以說(shuō),這近60人生前并非是高級將領(lǐng),死后的追贈則是一種榮譽(yù)。而對共產(chǎn)黨陣亡的高級指揮員來(lái)說(shuō),他們生前沒(méi)有被國民政府授予將軍軍銜,死后也沒(méi)有享受到國民政府的這份殊榮,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國民革命軍的軍銜制度比較寬松,一些團級軍官可以授上校至少將軍銜,旅長(cháng)可以授少將至中將軍銜,師長(cháng)可以授少將、中將甚至上將軍銜。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將軍的實(shí)力與其軍銜并不相稱(chēng)。

曾有人拿抗戰時(shí)期國共兩軍做過(guò)一番比較:一二二師師長(cháng)王銘章雖然生前是中將,死后被追贈為上將,但其實(shí)際兵力不足5000人;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犧牲時(shí)僅26歲,卻已擁兵8000人,但他生前死后卻什么軍銜也沒(méi)有。暫三十師師長(cháng)朱世勤生前雖然貴為少將,實(shí)際兵力僅1500人,最多時(shí)也不到3000人,而他死后卻被追贈為中將。四一六團團長(cháng)張樹(shù)楨、五一零團團長(cháng)劉眉生,兵力均在千人以下,死后卻都被追贈為少將。而八路軍團長(cháng)葉成煥,其作戰實(shí)力與朱世勤最強時(shí)相近,其生前死后連上校銜也沒(méi)有。在國民革命軍,甚至一些職務(wù)偏低的虛職軍官,死后也被追贈為少將,如大荔縣保安副司令薛如蘭。如果以此類(lèi)推,八路軍的縣大隊大隊長(cháng),死后也可以追贈為少將。

有人據此揶揄國民政府:東北抗日聯(lián)軍司令趙尚志,曾經(jīng)擁有4.5萬(wàn)多人的正規武裝和2萬(wàn)人左右的地方游擊武裝,國民政府是不是該追認他個(gè)元帥軍銜?

(不過(guò),對上述的趙尚志兵力,我不敢肯定。據我掌握的資料,趙尚志28歲時(shí),曾身兼四大職務(wù):東北抗日聯(lián)軍總司令、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軍長(cháng)、中共北滿(mǎn)臨時(shí)省委執委會(huì )主席、東北抗日聯(lián)軍政治軍事學(xué)校校長(cháng)。在其軍事生涯巔峰期,手中的第三軍有10個(gè)師,6000余人,是東北抗聯(lián)人數最多、建制規模最大的部隊。)

我搜集了一份抗戰時(shí)犧牲的共產(chǎn)黨高級指揮員的名單,他們的職務(wù)均在副旅職(縱、支隊、軍分區)、東北抗日聯(lián)軍副軍職以上,其作戰實(shí)力不低于國民政府部分追認的中將。在這份并不完整、肯定有遺漏的名單中,八路軍及中原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有114位,新四軍的(不包括葉挺、項英等被國民黨殺害者)有14位。此外,還有28位東北抗聯(lián)的高級將領(lǐng)。

目睹這份國共兩黨陣亡將領(lǐng)名單,我在心里深深嘆息:這一個(gè)個(gè)冰冷的名字,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在他們的背后,隱藏多少驚心動(dòng)魄,鼓滿(mǎn)多少血雨腥風(fēng),蘊含多少蕩氣回腸!

時(shí)至今日,再糾纏于國共兩黨抗戰功勞孰大孰小,都是陳舊過(guò)時(shí)的觀(guān)點(diǎn)。我們是否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之間的戰爭,我們應該超越黨派之爭,無(wú)論是國民黨的軍隊,還是共產(chǎn)黨的軍隊,都是中國的軍隊,值得后人共同銘記。

記住他們,就是不忘中華民族的屈辱;記住他們,就是激蕩中華民族的血性!

(未完待續)

摘自東岳客(ID:rmrbssd)

Hash:11b347b0a241256dc1dfe4f15e836a872eaf23ac

聲明:此文由 人民網(wǎng)山東頻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光山县| 乳山市| 霍山县| 太白县| 博湖县| 阜新| 高陵县| 深圳市| 咸丰县| 郓城县| 额济纳旗| 军事| 深泽县| 全椒县| 炉霍县| 赞皇县| 四平市| 汉川市| 乐至县| 呼伦贝尔市| 新宁县| 巧家县| 佛冈县| 惠东县| 甘肃省| 高雄市| 玉门市| 贡觉县| 郸城县| 喀什市| 崇州市| 平潭县| 凌源市| 客服| 师宗县| 峡江县| 札达县| 武鸣县| 新绛县| 习水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