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粵劇華光師傅寶誕巡游慶典
廣東鑾輿堂是粵劇界中龍虎武師(打武行當)的行會組織。以前每年的華光師父(粵劇戲神)誕辰,粵劇藝人都會抬著華光師父的神像巡游。而載著神像的依仗被成為“鑾輿”,抬此鑾輿的任務,按行內規(guī)定,必須由龍虎師父擔任,故此把龍虎武師的群眾性行會組織稱作“鑾輿堂”。這就是廣東粵劇鑾輿堂得名的由來。
粵劇已被申報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受到政府和社會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供奉華光為戲神,在全國數百個地方戲曲劇種中也僅自粵劇一家,成為劇中特色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年的“華光誕”,粵劇藝人都會抬著華光祖師的神像巡游,龍虎武師沿途表演“翻跟斗”,當時極受群眾的熱烈歡迎。每位粵劇藝人也把能參與此項活動視為非常光榮自豪的任務。因種種歷史原因,粵劇華光師父誕巡游儀式活動已停辦七十載。
為更好傳承弘揚粵劇精神,為今后爭創(chuàng)“粵劇華光師父誕”被評為市級非遺項目之一,荔灣區(qū)文廣新局和廣東粵劇鑾輿堂于2015年首次成功恢復了華光師父誕巡游活動,受到上級、粵劇行內和廣大市民群眾的肯定好評。今年是第三年頭,區(qū)文廣新局和廣東粵劇鑾輿堂將繼續(xù)提高活動的規(guī)模及質量,提升影響力,推動粵劇武打行當的展示,通過活動達到目的:一是有利于非遺項目的傳承,弘揚傳統粵劇藝術;二是通過巡游儀式展示粵劇沉厚的傳統底蘊,檢閱粵劇傳統武技的水平;三是通過交流展示,使行內相互促進和提高,彰顯荔灣“曲藝之鄉(xiāng)”的文化品牌,促進粵劇事業(yè)繁榮發(fā)展。
本次活動于11月16日(農歷九月二十八日)上午9時在廣東粵劇鑾輿堂、粵劇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活動指導單位為中共荔灣區(qū)委宣傳部、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由荔灣區(qū)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東粵劇鑾輿堂主辦,粵劇藝術博物館、荔灣區(qū)文化館協辦。參加此次慶典的單位還有廣州粵劇院廣州粵劇團、紅豆粵劇團,廣東舞蹈戲劇職業(yè)學院、佛山粵劇傳習所。
本次活動約3小時,在華光師父誕日,以體現粵劇武行和武技的傳承。議程有:一是在粵劇鑾輿堂和粵劇藝術博物館西側路段抬華光祖師神像巡游,內容包括:祭拜恭請、群獅引駕、旗牌開路、微風儀仗、祖師起駕、武師拱衛(wèi)、弟子巡游等。二是在博物館西園至廣福臺,沿途醒獅助慶及高桿表演。三是在廣福臺進行南獅、“翻跟斗”競技展示、少林武術表演等,以表現荔灣區(qū)非遺項目的廣泛性和認受性。內容包括:粵劇鑾輿堂醒獅隊組建授旗及點睛儀式、雙醒獅水上梅花樁表演、龍虎武師跟斗絕技表演、傳統武術及器械表演。四是在廣福臺至鑾輿堂路段,華光祖師回駕鑾輿堂。
新編粵劇《鴻勝館》首演 粵劇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祝燕彩、梁彥蘭報道:昨晚,新編粵劇《鴻勝館》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首演。該劇由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彭慶華領銜,攜手黃春強、康健、李俐穎、謝偉新等名家新秀聯合主演。
新編粵劇《鴻勝館》是由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任編劇,著名編劇家陳錦榮任粵劇改編,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任總導演,國家二級導演涂雨錚、優(yōu)秀青年導演郭俊欣任導演。該劇創(chuàng)排歷時兩年,得到了佛山鴻勝紀念館、廣州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的大力支持,是繼粵劇《紅頭巾》后廣佛兩地聯手打造的另一部以佛山題材創(chuàng)作的粵劇,已入選“永遠跟黨走”廣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場大型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劇目。
“1922年,佛山成立了中共四人小組,其中三位是鴻勝館武師,包括鴻勝館總教頭錢維方(劇中趙維元的生活原型)、梁桂華(劇中梁烈焰的生活原型)。從此,在黨的領導下,佛山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同時該劇又是地方歷史題材,反映了佛山的武術文化。”出品方代表之一,佛山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凡周說:“粵劇《鴻勝館》將紅色題材與佛山功夫結合起來,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地方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進行紅色題材粵劇的藝術探索和市場探索,相信會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觀賞效果。”
“該劇演得太精彩了!粵劇與舞獅、武術結合得很完美。”佛山戲迷陳先生觀演后表示:“近距離看舞獅和武打,那種感覺很真實、有味道。看完本劇,我都想去武館學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