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寺山景區(qū) 峽山附近的寺廟
導(dǎo)讀:西峽寺山景區(qū) 峽山附近的寺廟 1. 峽山附近的寺廟 2. 峽山飛來寺 3. 三門峽附近的寺廟 4. 峽山上有什么廟 5. 峽山附近的寺廟有哪些 6. 峽江寺在哪 7. 峽山附近的寺廟叫什么
1. 峽山附近的寺廟
確實有,鄭公祠是省級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qū),位濰坊市于高密市雙羊鎮(zhèn)后店村西,西臨濰河,北依礪阜山,是人們?yōu)榧o(jì)念東漢著名經(jīng)學(xué)家鄭玄建立的。鄭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市人為漢尚書仆射鄭崇八世孫,東漢經(jīng)學(xué)大師、大司農(nóng)。曾入太學(xué)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tǒng)歷》、《九章算術(shù)》,又從張恭祖學(xué)《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xué)古文經(jīng)。游學(xué)歸里之后,復(fù)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shù)千人,家貧好學(xué),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注疏,潛心著述。以古文經(jīng)學(xué)為主,兼采今文經(jīng)說,遍注群經(jīng),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xué)",為漢代經(jīng)學(xué)的集大成者。 鄭玄家鄉(xiāng)的這座鄭公祠,建于漢代末年,后經(jīng)歷代屢毀屢建,到清代共廟宇99間。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九月九,這里都有盛大廟會,當(dāng)?shù)乜h官年年都來祭祀。后因沙災(zāi),廟宇淹沒,現(xiàn)在的這座鄭公祠,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建的,每年逢清明節(jié)日前來拜謁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鄭公祠,有通德門、享殿、配殿等,規(guī)模頗大。后幾經(jīng)毀壞倒塌,歷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國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繕,筑院墻環(huán)繞。院內(nèi)有祠堂3間,高8.1米,長9.6米,寬5.7米,磚石結(jié)構(gòu)。從地面到祠宇門口筑有臺階,內(nèi)有泥塑坐像。龕門上方橫批為“海岱宗師”,左右楹聯(lián)為“含海岱之純異,體大雅之洪則”。祠東南有亭,內(nèi)立1987年修繕鄭公祠碑。祠前石碑兩座,東邊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鄭公祠碑,額頭篆刻"大金重修鄭公祠記",記述鄭康成簡歷及其功績;西邊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鄭公祠碑。 三間祠堂高筑,登上22級灰磚臺階,進得祠門,鄭玄彩繪塑像迎面端坐。這位經(jīng)學(xué)大師目慈眉善,手抱簡冊,似在深思,給予人的感覺便是知識淵博的大學(xué)問家。祠堂比較簡陋。鄭玄塑像上方懸有“海岱宗師”四個金字。墻壁東西各鑲一塊歌頌鄭玄功德的石刻。祠門上刻著一副書寫蒼勁有力的對聯(lián):文章憑人論,經(jīng)學(xué)賴公傳。祠前那棵有名的古柏,名曰“鄭祠古柏”,相傳為鄭玄手植,曾為高密八景之一。古人曾有詩贊曰:“露滴濤聲韻,龍盤云色蒼;樹存人已遠(yuǎn),憑吊坐清涼”。古柏不知何年已枯死,但仍然老干盤曲,狀如虬龍,至今不腐,游人贊嘆不已。 鄭玄(公元127年--200年),字康成,這位東漢末年的著名學(xué)者,就是出生在這個地方。鄭玄年輕時學(xué)業(yè)勤苦,既學(xué)今文經(jīng),又鉆研古文經(jīng),并且到處求教。23歲時,他曾西入函谷關(guān),拜扶風(fēng)經(jīng)學(xué)大師馬融為師。馬融當(dāng)時名氣很大,弟子千余人。鄭玄在他門下三年不得面授,但他仍刻苦攻讀,晝夜不倦,三年便精通了馬融的古文經(jīng)學(xué)說。此后,鄭玄又游學(xué)于幽、并、兗、豫諸州,42歲回到家鄉(xiāng),聚眾講學(xué),弟子上千人。鄭玄一生不求仕進,唯以注經(jīng)授徒為業(yè),終于成為東漢經(jīng)學(xué)的集大成者。他對整理古代歷史文獻做出了巨大貢獻。儒家經(jīng)典中許多著作多由他注釋,有些書籍作了詳細(xì)的箋疏。《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等經(jīng)典,他都批注過。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也是鄭玄批注的。今通行本《毛詩》和《十三經(jīng)》注疏中"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注,即采用鄭注。他還撰有《六藝論》、《駁五經(jīng)異義》等著作。批注和著述共約100萬字,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鄭玄在當(dāng)時頗負(fù)盛名。他的著述號稱“鄭學(xué)”,以鄭玄為代表的學(xué)派,被稱為鄭玄學(xué)派。北海相孔融因敬? ??他學(xué)識淵博,特令為他設(shè)立鄭公鄉(xiāng)。關(guān)于鄭玄,史書有不少記載。東漢順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農(nóng)歷七月初五日,鄭玄出生在北海高密國一個貧苦家庭。他自幼酷愛讀書,喜歡算數(shù),“八九歲能下算乘除”。到他十三歲的時候,就能誦讀《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儀》、《春秋》等五經(jīng),還研究天文、占候、風(fēng)角、隱術(shù)等五行占驗之術(shù)。到他十八歲時,就做了鄉(xiāng)嗇夫,是主管訴訟和收賦稅的鄉(xiāng)干部。即使如此,每得休暇,總是到學(xué)宮讀書,到二十一歲時,就成為一個“博極群書,精歷數(shù)圖緯之言兼精算術(shù)”的年輕學(xué)者了。沖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北海相杜密到高密后,聽到邑人對他的稱贊后便會見了他,認(rèn)為他有奇異之才,遂調(diào)他到郡里任職,并推薦他升入太學(xué)。卒業(yè)之后,便開始了游學(xué)生涯。先在幽、并、兗、豫諸組州博訪在位通人和處逸大儒,直到“山東無足問者”,便西入長安,入投著名古文經(jīng)學(xué)大師馬融門下學(xué)習(xí)七年。經(jīng)十幾年游學(xué),他已"博稽六藝,究覽傳記,歷睹秘書緯書之奧"。回到鄉(xiāng)里后,其學(xué)問和名望為眾望所歸。很多儒生慕名而來拜他為師。先后在家和到不其山下收徒講學(xué),學(xué)生多時達上千人,但因資金不足,一面向富家借田,令弟子耕種,以養(yǎng)雙親,一面收徒講學(xué)。 建寧四年(公元171年),他因"黨錮之禍"被逮捕入獄。在被禁錮的十四年中,他“杜門不出,隱修經(jīng)業(yè)”,“括囊大典,網(wǎng)羅眾家,刪裁繁蕪,刊改漏失”,遍注儒家群經(jīng)。黃巾起義,黨錮解除,這位老人在被禁錮十四年后獲得自由。他畢其一生,遍注群書。先后有《三禮注》、《周易注》等經(jīng)注,《易緯注》、《書緯注》等緯書注和《六藝論》、《發(fā)墨守》等雜著凡七十四種數(shù)百萬言。在經(jīng)學(xué)、文獻學(xué)、教育學(xué)、法律學(xué)、自然科學(xué)等方面取得了廣泛成就。他繼承孔子以“仁”釋禮的哲學(xué)思想,認(rèn)為禮是治國的根本,維護孝、忠的倫理觀念,強調(diào)“任賢”、“順民”的政治主張。以學(xué)術(shù)統(tǒng)一經(jīng)學(xué),對后世學(xué)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他抱定“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齊”的志向,在解除禁錮之后,已為儒生所仰,群士揩式,享有極高的影響和崇高的威望。統(tǒng)治者屢屢征召他去做官,但他始終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保持士人的名節(jié),先后被征辟和詔為大將軍府博士、侍中、趙相、左中郎將等官職,先后達十四次之多而皆不援。其中被大將軍何進征召去其署做官,只在大將軍府住了一宿就逃離了。后被漢獻帝征為司農(nóng),又因病為由辭歸故里,實未赴任,但后人因此稱他為“鄭司農(nóng)”。 漢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準(zhǔn)備于官渡決戰(zhàn)。袁紹知道這位老人的名德為時所重,讓都督青州的兒子袁譚逼其從軍。可憐這位七十四歲的老人于6月份在元城病逝,先葬居?xùn)|,因有鄭母之地名,后改葬故里,即孔融單為斯人所設(shè)之鄭公鄉(xiāng)。 《后漢書 鄭玄列傳》記載:北海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門。告高密縣為玄特設(shè)一鄉(xiāng)”,“曰鄭公鄉(xiāng)”。這才有了鄭公鄉(xiāng)這個地名。他的故里,一直就叫鄭公鄉(xiāng)。后人為了紀(jì)念他,在他的墓旁修建了祠堂,并配享孔廟,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和文人騷客及民眾的祭祀。鄭公鄉(xiāng),不應(yīng)該僅僅只是一個地名。因為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品牌!是千古傳統(tǒng)道義的一個標(biāo)志!是經(jīng)學(xué)學(xué)術(shù)大成和發(fā)展的里程碑! 濰水南來,滾滾游龍北往;岸沙雁陣,萬頃稻浪飄香;登高勵阜,一帶平蕪長坂;蒼茫古道,荒冢老柏祠堂。這是古代文人騷客們筆下的鄭公祠影像。鄭玄以及鄭公祠是家鄉(xiāng)的驕傲,也吸引歷代文人前來吊? ?追宗。2008年,濰坊市成立峽山生態(tài)經(jīng)濟發(fā)展區(qū),將鄭公祠連同鄭公祠周圍的一片均劃為峽山區(qū)的鄭公社區(qū)。鄭公祠代表了家鄉(xiāng)濃厚的文化底蘊,永遠(yuǎn)值得我們紀(jì)念
2. 峽山飛來寺
這句話意思是:以人的安逸,來等待瀑布的辛勞。
“以人之逸待水之勞”, 這是出自于 清朝 袁枚 所著的《峽江寺飛泉亭記》。
原文:《峽江寺飛泉亭記》
清代 袁枚
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天臺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
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磴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
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jié)為一。
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
縱橫丈馀,八窗明凈,閉窗瀑聞,開窗瀑至。
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研,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
當(dāng)時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
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
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yuǎn)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
于是吟詠之聲又復(fù)大作。
天籟人籟,合同而化。
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
正對南山,云樹蓊郁,中隔長江,風(fēng)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
僧告余曰:“峽江寺俗名飛來寺。
”余笑曰:“寺何能飛?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曰:“無征不信。
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曰:“諾。
”已遂述數(shù)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
3. 三門峽附近的寺廟
禪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
北周 庾信 《陜州弘農(nóng)郡五張寺經(jīng)藏碑》:“春園柳路,變?nèi)攵U林;蠶月桑津,回成定水。” 倪璠 注:“言本住宅,改為佛寺”。
唐 陳子昂 《暉上人房餞齊少府使入京序》:“入禪林而避暑,肅風(fēng)景於中林。” 明 葉憲祖 《丹桂銦合》第一折:“薄游 吳郡 ,僑寓禪林。” 清 趙翼 《題九蓮菩薩畫像》詩:“要今人識清修業(yè),特賜禪林法相尊。”
4. 峽山上有什么廟
說起贛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為這是江西最大的河流,而江西也因此簡稱為贛。
從“贛”這個字的字形來看,能夠很明顯地看出“贛”是由“章”和“貢”為主要組成部分,而章和貢又恰恰是贛江的兩條主要支流的名稱,章江和貢江。
發(fā)源于江西省石城縣橫江鎮(zhèn),稱壬田河,在瑞金城區(qū)與黃沙河(亦發(fā)源于石城)交匯,稱綿水,綿水流經(jīng)會昌縣,與發(fā)源于尋烏的湘水交匯,始稱貢水,又稱會昌江,之后在會昌莊口又接納發(fā)源于安遠(yuǎn)的濂江,繼而流經(jīng)于都縣納梅江(發(fā)源于寧都肖田,在寧都江口接納發(fā)源于石城的琴江),于都段又稱雩江。貢水在贛縣江口鎮(zhèn)接納平江(源于興國),繼而在茅店納桃江(源于全南,流經(jīng)龍南、信豐),流入贛州市章貢區(qū),于八境臺與章水交匯,始稱贛江。
可以說,貢江起名于會昌縣,主要流經(jīng)于都縣,最后經(jīng)過贛縣在章貢區(qū)與章江匯成贛江。所以,現(xiàn)在于都縣的縣城就叫貢江鎮(zhèn)。
但是大家對于貢江卻是知之甚少。貢江在于都又被老百姓稱為于都河,是于都縣的母親河? ?于都的兩岸人民皆賴以生存,貢江兩岸更是風(fēng)景秀麗,其中位于羅坳峽山的十里河排更是風(fēng)光綺麗,令無數(shù)路人嘆為觀止而就在于都縣城貢江南岸的羅田巖森林公園,還有一處聞名天下的羅田巖古寺,這座寺廟最主要就是因寺廟旁邊的摩崖石刻而聞名。
5. 峽山附近的寺廟有哪些
濰坊財神廟只有一個,在濰坊市坊子區(qū)峽山旅游風(fēng)景區(qū)內(nèi)。
財神廟是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供奉武財神關(guān)羽的廟宇。始建年代不詳,廟宇位于解鹽古道上,寄托了往來商民祈福祛邪的美好愿望。2016年在原財神廟遺址上仿古重建,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殿中供奉關(guān)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塑像。
6. 峽江寺在哪
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天臺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
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磴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
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jié)為一。
7. 峽山附近的寺廟叫什么
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暫依。——出自唐·李德裕《漢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
2、蒹葭得波浪,芙蓉紅岸濕。——出自唐·孟郊《擢第后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御》
3、湖邊草木新著霜,芙蓉晚菊爭煌煌。——出自宋·蘇軾《陪歐陽公燕西湖》
4、揚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出自元·楊維楨《送客洞庭西》
5、江南一曲罷伶?zhèn)悾饺厮畲猴L(fēng)起。——出自唐·陳陶《小笛弄》
6、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出自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7、棠棣并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出自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
8、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9、蟪蛄切切風(fēng)騷騷,芙蓉噴香蟾蜍高。——出自唐·貫休《夜夜曲》
10、湘上野煙輕,芙蓉落晚晴。——出自清·譚嗣同《桂花五律》
11、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xì)水風(fēng)涼。——出自宋·朱敦儒《望江南》
12、國慶逢秋節(jié),芙蓉映桂花。——出自現(xiàn)代·老舍《贈湖南博物館》
13、銀漢斜臨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燈光。——出自唐·劉方平《相和歌辭·棲烏曲二首》
14、楊柳青云合,芙蓉錦幛開。——出自元·王冕《舟中雜紀(jì) 其三》
15、曾識云仙至小時,芙蓉頭上綰青絲。——出自唐·李涉《遇湖州妓宋態(tài)宜二首》
16、鸕鶿成群嬉,芙蓉相偎眠。——出自唐·皮日休《苦雨中又作四聲詩寄魯望·平聲》
17、鳷鵲觀前明月度,芙蓉闕下絳河流。——出自唐·錢起《長信怨》
18、秋雨無情不惜花,芙蓉一一驚香倒。——出自唐·莊南杰《傷歌行》
19、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出自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20、不似江南惡風(fēng)浪,芙蓉池在臥床前。——出自唐·白居易《看采蓮》
21、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
22、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出自現(xiàn)代·毛澤東《七律·答友人》
23、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出自唐·李端《贈郭駙馬》
24、謝安風(fēng)流過王導(dǎo),芙蓉王公竊其表。——出自宋·敖陶孫《謁衛(wèi)參政》
25、西風(fēng)靜夜吹蓮塘,芙蓉破紅金粉香。——出自唐·李群玉《醒起獨酌懷友》
26、高閣入云中,芙蓉滿清池。——出自唐·儲光羲《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
27? ?畫舸雙艚錦為纜,芙蓉花發(fā)蓮葉暗。——出自唐·劉方平《相和歌辭·棲烏曲二首》
28、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出自唐·羅隱《牡丹花》
29、橘柚植寒陵,芙蓉蒂修坂。——出自唐·儲光羲《秋次霸亭寄申大》
30、蘆花雪老菰米秋,芙蓉露下天悠悠。——出自宋·艾性夫《題危見心所藏陳常庵水月障及松鶴蘆雁各一首》
31、錯陳齊玫辟華園,芙蓉披猖塞鮮繁。——出自唐·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
32、嵐翠濕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臨湖。——出自唐·齊己《寄湘中諸友》
33、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fā)遲。——出自南北·謝靈運《游南亭》
34、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出自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35、珊瑚香點胭脂雪,芙蓉帳壓春云熱。——出自南宋·文天祥《古樂府》
36、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出自唐·杜審言《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
37、鸚鵡能言鳥,芙蓉巧笑花。——出自唐·芮挺章《江南弄》
38、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出自唐·王昌齡《采蓮曲》
39、錦繡堆中臥初起,芙蓉面上粉猶殘。——出自唐·施肩吾《冬詞》
40、豆蔻枝頭雙蛺蝶,芙蓉花下兩鴛鴦。——出自宋·張孝祥《浣溪沙》
41、楊柳春融青霧擁,芙蓉秋霽錦帆開。——出自元·王冕《金水河》
42、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出自唐·李商隱《無題·八歲偷照鏡》
43、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
44、南國佳人字玉兒,芙蓉雙臉遠(yuǎn)山眉。——出自唐·徐鉉《夢游三首》
45、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出自唐·白居易《簡簡吟》
46、楊柳依歸棹,芙蓉棲舊山。——出自唐·錢起《送陳供奉恩敕放歸覲省》
47、流蘇持作帳,芙蓉持作梁。——出自唐·溫庭筠《相和歌辭·江南曲》
48、大士宅里宿,芙蓉龕畔游。——出自唐·貫休《別東林僧》
49、宋玉含凄夢亦驚,芙蓉山響一猿聲。——出自唐·許渾《早秋韶陽夜雨》
50、后日相思渺何許,芙蓉開老石家城。——出自近代·弘一《簾衣》
51、越女歌長君且聽,芙蓉香滿水邊城。——出自唐·孟遲《吳故宮》
52、鳴機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蕩生池波。——出自唐·溫庭筠《七夕》
53、石竹金錢何細(xì)碎,芙蓉芍藥苦尋常。——出自唐·白居易《牡丹芳》
54、楊柳江湖晚,芙蓉島嶼深。——出自唐·齊己《寄謝高先輩見寄二首》
55、楊柳路盡處,芙蓉湖上頭。——出自唐·李商隱《代贈》
56、黃鶴瑤琴將別去,芙蓉羽帳惜空垂。——出自唐·劉方平《代宛轉(zhuǎn)歌二首》
57、鶗鴂聲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陽樓。——出自唐·趙嘏《二》
58、空有當(dāng)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出自唐·李煜《感懷》
59、八月白露濃,芙蓉抱香死。——出自唐·李群玉《傷思》
60、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出自唐·杜甫《曲江對雨》
61、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出自魏晉·佚名《青陽渡》
62、嚴(yán)霜被瓊樹,芙蓉凋素質(zhì)。——出自清·吳偉業(yè)《清涼山贊佛詩 四首》
63、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出自唐·徐仲雅《贈齊己》
64、菡萏香浮幾案上,芙蓉月落吟窗里。——出自宋·吳泳《滿江紅》
65、茉莉避席方夏闌,芙蓉彈冠已秋晚。——出自宋·白玉蟾《題諸葛繡香園》
66、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出自唐·曹鄴《將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
67、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出自唐·薛濤《酬杜舍人》
68、姑射山中符圣壽,芙蓉闕下降神車。——出自唐·劉庭琦《奉和圣制瑞雪篇》
69、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出自唐·李賀《月漉漉篇》
70、畏天之命復(fù)行行,芙蓉為衣勝絁絹。——出自唐·貫休《送張拾遺赴施州司戶》
71、蓮花庵前白鹿臥,芙蓉萬朵姍姍來。——出自清·舒天香《凌虛臺看云戲柬內(nèi)子》
72、簪履為官興,芙蓉結(jié)社緣。——出自唐·齊己《寄江西幕中孫魴員外》
73、解佩時時歇歌管,芙蓉帳里蘭麝滿。——出自唐·薛馧《贈鄭女郎》
74、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出自唐·羊士諤《南池荷花》
“芙蓉”結(jié)尾的詩句
1、婁江橋畔采芙蓉,俯仰金華舊鼎鐘。——出自清·閻爾梅《太倉過王文肅舊第》
2、涼回紫極竹聲遠(yuǎn),紅塵不到金芙蓉。——出自元·王冕《廬山行送行》
3、蘭花與芙蓉,滿院同芳馨。——出自唐·貫休《古意九首》
4、晚葉尚開紅躑躅,秋芳初結(jié)白芙蓉。——出自唐·白居易《題元八溪居》
5、塔留紅舍利,池吐白芙蓉。——出自唐·無可《寄題廬山二林寺》
6、我再來時人已去,涉江誰為采芙蓉?——出自清·蘇曼殊《過若松町有感》
7、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出自唐·李賀《惱公》
8、荷葉罩芙蓉,圓青映嫩紅。——出自唐·曹修古《池上》
9、綺羅驚翡翠,暗粉妒芙蓉。——出自唐·趙嘏《昔昔鹽二十首·水溢芙蓉沼》
10、寒雪朝來戰(zhàn)朔風(fēng),萬山開遍玉芙蓉。——出自明·唐寅《雪山行旅圖》
11、瀲滟滿傾金鑿落,淋漓從濕繡芙蓉。——出自宋·毛滂《攤聲浣溪沙》
12、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出自李白《古風(fēng)》
13、鴛鴦帳里暖芙蓉,低泣關(guān)山幾萬重。——出自唐·杜牧《送人》
14、得人憎定繡芙蓉,愛鎖嫦娥出月蹤。——出自唐·黃滔《啟帳》
15、金殿當(dāng)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出自唐·王建《宮詞一百首》
16、十歲吹簫入漢宮,看修水殿種芙蓉。——出自唐·于鵠《送宮人入道歸山》
17、王筆活鸞鳳,謝詩生芙蓉。——出自唐·溫庭筠《秘書劉尚書挽歌詞二首》
18、重露傾荷盤,微風(fēng)墮芙蓉。——出自南宋·陸游《月下作》
19、繡屏金翡翠,錦帳玉芙蓉。——出自宋·葉景山《臨江仙》
20、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出自唐·李白《宿無相寺》
2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出自兩漢·佚名《涉江采芙蓉》
22、誰道一生無好運,何緣三月見芙蓉。——出自宋·白玉蟾《三月芙蓉》
23、香閣掩芙蓉,畫屏山幾重。——出自唐·牛嶠《菩薩蠻》
24、美人奪南國,一笑開芙蓉。——出自唐·韋應(yīng)物《擬古詩十二首》
25、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出自唐·杜甫《李監(jiān)宅》
26、無事把將纏皓腕,為君池上折芙蓉。——出自唐·徐夤《尚書筵中詠紅手帕》
27、玉杵搗靈藥,丹鼎養(yǎng)芙蓉。——出自元·謝應(yīng)芳《水調(diào)歌頭 代陳氏謝徐彥銘》
28、口詠玄云歌,手把金芙蓉。——出自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29、涉江雖已晚,高樹搴芙蓉。——出自唐·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
30、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出自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31、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出自唐·曹松《寄李處士》
32、水邊無數(shù)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濃。——出自北宋·王安石《木芙蓉》
33、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幮護? ?芙蓉。——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85》
34、面面有芙蓉,何如交翠草。——出自南宋·文天祥《題顏景彝八窗玲瓏》
35、畫屏幻出金芙蓉,仙杯琢就石鸚鵡。——出自宋·白玉蟾《三級泉》
36、手持未染彩,繡為白芙蓉。——出自唐·孟郊《古意》
37、臨水翫芙蓉,一花還兩影。——出自宋·白玉蟾《芙蓉》
38、海虛爭翡翠,溪邏斗芙蓉。——出自唐·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fù)中題峽山寺四首》
39、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出自唐·武三思《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40、積膏當(dāng)琥珀,新劫長芙蓉。——出自唐·元稹《與楊十二巨源、盧十九經(jīng)濟同游大安亭各賦…探得松石》
41、當(dāng)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出自唐·劉得仁《監(jiān)試蓮花峰》
42、八幅寶香薰錦繡,一床煙浪卷芙蓉。——出自宋·華岳《望江南》
43、唯應(yīng)碧湘浦,云落及芙蓉。——出自唐·韓琮《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zé)無書,即事寄答》
44、寶題斜翡翠,天井倒芙蓉。——出自唐·溫庭筠《長安寺》
45、象床玉幾來自從,錦屏翠幔金芙蓉。——出自北宋·王安石《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46、夢向西湖采芙蓉,覺來山外青猿泣。——出自宋·白玉蟾《秋思》
47、外湖水繞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出自元·楊維楨《八月五日,偕錢唐王現(xiàn)、海昌李勛、大梁滑人》
48、青帝收成功,乃王木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姚魏堂》
49、莫向秋池照綠水,參差羞殺白芙蓉。——出自唐·周濆《逢鄰女》
50、高冠如芙蓉,霞月披衣裳。——出自唐·張籍《學(xué)仙》
51、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出自唐·白居易《潯陽三題·東林寺白蓮》
52、丹霞翠壁高歡宮,銀河下濯青芙蓉。——出自元·元好問《游黃華山》
53、云棧屈盤歷霄漢,花宮獨涌現(xiàn)芙蓉。——出自清·乾隆《黛螺頂》
54、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出自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渚亭》
55、明日登芙蓉,晴天開曉日。——出自宋·鄧肅《偶成》
56、峰頂他時教我認(rèn),相招須把碧芙蓉。——出自唐·司空圖《送道者二首》
57、相喚采芙蓉,可憐清江里。——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58、幽石生芙蓉,百花慚美色。——出自唐·錢起《藍(lán)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石蓮花》
59、三身紅萏菡,四智碧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偶作二首》
60、疏紅落殘艷,冷水凋芙蓉。——出自唐·李群玉《秋怨》
61、寒沼落芙蓉,秋風(fēng)散楊柳。——出自唐·李白《去婦詞》
62、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出自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63、西風(fēng)舊池館,猶得采芙蓉。——出自唐·齊己《蝴蝶》
64、十二樓藏玉堞中,鳳凰雙宿碧芙蓉。——出自唐·蘇郁《步虛詞》
65、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出自宋·蘇軾《芙蓉》
66、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fēng)寧為翦芙蓉。——出自清·納蘭性德《漁父》
67、仲言多麗藻,晚水獨芙蓉。——出自唐·耿湋《晚秋宿裴員外寺院》
68、素娥飲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芙蓉。——出自元·楊維楨《奔月卮歌》
69、憐君庭下木芙蓉,裊裊纖枝淡淡紅。——出自唐·徐鉉《題殷舍人宅木芙蓉》
70、夜寒不近繡芙蓉,醉中祗覺春相向。——出自宋·毛滂《踏莎行》
71、湖上野芙蓉,含思愁脈脈。——出自宋·蘇軾《九日湖上尋周李二君不見君亦見尋于湖上以詩》
72、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 —出自清·釋弘仁《黃山行》
73、彭蠡隱深翠,滄波照芙蓉。——出自唐·吳筠《游廬山五老峰》
74、繞樹盡皆青薜荔,舉頭忽見白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峽中見芙蓉》
75、石壁千重樹萬重,白云斜掩碧芙蓉。——出自唐·李涉《雜曲歌辭·竹枝》
76、紫瓊?cè)畿饺兀L(fēng)韻何清涼。——出自宋·白玉蟾《荷風(fēng)薦涼屷于御風(fēng)臺者六因賦古》
77、嬌面勝芙蓉,臉邊天與紅。——出自北宋·晏幾道《菩薩蠻》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出自唐·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79、裙翻柳腳垂青空,水花吹亂秋芙蓉。——出自元·楊維楨《邯鄲美人二首》
80、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出自唐·李白《登廬山五老峰》
81、葉墮陰巖疏薜荔,池經(jīng)秋雨老芙蓉。——出自唐·劉滄《題四皓廟》
82、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出自唐·寶歷宮人《句》
83、西風(fēng)白芙蓉,往事殆陳跡。——出自宋·白玉蟾《紅樓曲》
84、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出自唐·武則天《游九龍?zhí)丁?/p>
85、借問乘軺何處客,相庭雄幕卷芙蓉。——出自唐·徐夤《尚書榮拜恩命夤疾中輒課惡詩二首以申攀贊》
86、妝匣尚留金翡翠,暖池猶浸玉芙蓉。——出自唐·嵩岳諸仙《嫁女詩》
87、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出自唐·白居易《感鏡》
88、魏都接燕趙,美女夸芙蓉。——出自唐·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89、長愧昔年招我入,共尋香社見芙蓉。——出自唐·李建勛《歲暮晚泊,望廬山不見,因懷岳僧呈察判》
90、繡梁交薜荔,畫井倒芙蓉。——出自唐·許渾《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
91、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出自唐·溫庭筠《楊柳枝》
92、缽傳烘瑪瑙,石長翠芙蓉。——出自唐·元稹《度門寺》
93、赤水夢沈迷象罔,翠華恩斷泣芙蓉。——出自唐·曹鄴《題濮廟》
94、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出自唐·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95、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出自唐·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96、皎皎太獨立,更插萬芙蓉。——出自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
97、百幅錦帆風(fēng)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出自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
98、木末簇芙蓉,禁得霜如雪。——出自宋·洪適《生查子》
99、十騎簇芙蓉,宮衣小隊紅。——出自唐·李賀《追賦畫江潭苑四首》
100、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出自李白《古風(fēng)》
101、風(fēng)簾水閣壓芙蓉,四面鉤欄在水中。——出自唐·王建《宮詞一百首》
102、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廣寒宮里宿。——出自唐·鮑溶《宿水亭》
103、北堂紅草盛豐茸,南湖碧水照芙蓉。——出自唐·劉希夷《相和歌辭·江南曲八首》
104、錦屏重重錦官宮,錦官宮苑多芙蓉。——出自元·王冕《芙蓉山雉圖》
105、太華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出自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106、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出自唐·柳宗元《巽公院五詠·芙蓉亭》
107、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出自唐·杜荀鶴《春宮怨》
108、行魚避楊柳,驚鴨觸芙蓉。——出自唐·李端《奉和秘書元丞杪秋憶終南舊居》
109、仙掌下馳道,清露滴芙蓉。——出自宋·劉辰翁《水調(diào)歌頭》
110、木末老芙蓉,闌干深苜蓿。——出自宋·洪咨夔《送監(jiān)丞家同年守簡池三十韻》
111、魏王綺樓十二重,水晶簾箔繡芙蓉。——出自唐·崔顥? ??盧姬篇》
112、攜僧登芙蓉,想見綠云徑。——出自宋·惠洪《次韻天錫提舉》
113、江北重巒積翠濃,綺霞遙映碧芙蓉。——出自唐·張又新《羅浮山》
114、大嫂采芙蓉,溪湖千萬重。——出自唐·李白《湖邊采蓮婦》
115、魏玉綺樓十二重,水精簾箔繡芙蓉。——出自唐·崔顥《雜曲歌辭·盧姬篇》
116、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出自唐·常建《古意》
117、夜靜擁爐熏督耨,月明飛棹采芙蓉。——出自宋·蔡伸《浣溪沙》
118、高山種芙蓉,復(fù)經(jīng)黃檗塢。——出自南北朝·佚名《子夜歌》
119、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出自唐·李白《古風(fēng)·其十九》
120、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出自宋·張炎《瑤臺聚八仙》
“芙蓉”在中間的詩句
1、芙蓉凝紅得秋色,蘭臉別春啼脈脈。——出自唐·李賀《梁臺古愁》
2、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調(diào)謔。——出自唐·宋齊丘《陪游鳳凰臺獻詩》
3、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出自唐·于濆《馬嵬驛》
4、萬樹芙蓉兩蕊宮,秋風(fēng)開遍水邊叢。——出自宋·白珽《湖居雜興八首》
5、東南屏翰聳崔巍,一柄芙蓉頂上栽。——出自清·曹龍樹《漢陽峰》
6、朝登蓬萊門,暮涉芙蓉城。——出自南宋·文天祥《生日》
7、樓頭桃李疏,池上芙蓉落。——出自唐·崔國輔《怨詞二首》
8、六飛南幸芙蓉苑,十里飄香入夾城。——出自唐·杜牧《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9、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出自南北朝·蕭綱《采蓮曲》
10、詠驚芙蓉發(fā),笑激風(fēng)飚秋。——出自唐·孟郊《投贈張端公》
11、愛君簾下唱歌人,色似芙蓉聲似玉。——出自唐·白居易《醉題沈子明壁》
12、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出自唐·李嘉祐《雜曲歌辭·江上曲》
13、美人芙蓉姿,狹室蘭麝氣。——出自唐·高適《效古贈崔二》
14、瑯函芙蓉書,開之向階日。——出自唐·貫休《寄杜使君》
15、我今官閑得婆娑,問言何處芙蓉多。——出自唐·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閣老張十八助教》
16、折桂芙蓉浦,吹簫明月灣。——出自唐·張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17、古墓芙蓉塔,神銘松柏?zé)煛!鲎蕴啤けR照鄰《石鏡寺》
Hash:375fb70ae9724c5fa982a2449370e783d1a17d27
聲明:此文由 Mik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