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nèi)去哪旅游景點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
導(dǎo)讀:省內(nèi)去哪旅游景點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 1.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 2. 省內(nèi)值得去的景點 3.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4. 各省必去景點 5. 各省好玩的景點 6. 每個省最值得旅游的地方
1.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
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畢竟每個人對好與壞的定義都有所不同。我國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與景點,景點最多的應(yīng)該是首都北京、西安、南京等。
除了以上幾個古都景點比較的多,值得去旅游旅游。我還是推薦四川的九寨溝,如果人間有天堂,到了九寨溝就知道天堂是什么樣!九寨歸來不看水絕對不是虛言,九寨溝的美麗仿佛加了濾鏡,在這里你不需要任何的攝影技術(shù)。隨手一拍就是讓人贊嘆的美景。五花海是最美的,絕對不能錯過,它的美能讓你內(nèi)心極度的震撼,五彩池也是必需去參觀的地方之一,落日朗瀑布也是可以去的,可惜的是很多美景都受到了地震影響,但它仍不失為最美的旅游景點之一。
此情只因天上有,在我看來或許說的就是九寨溝吧。
這些年游山玩水,走南闖北去了很多地方,九寨溝是讓我最難忘的一個地方,正所謂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這里從景區(qū)規(guī)劃到生態(tài)保護,從民族文化到吃住出行,全都配得上5A景區(qū)的招牌。
九寨溝因為最初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與中華文明同步。這里的九寨六絕有翠湖、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而文明天下,四季美景各具特色。秋冬季節(jié),山中層林盡染、繽紛炫彩,霧氣蒸騰間讓人宛若行進于仙境一般。
2. 省內(nèi)值得去的景點
福建省內(nèi)自駕游前十名:武夷山、云水謠、梅花山自然保護區(qū)、培田民居、古田會議、連城冠豸山、漳浦六鰲、三坊七巷、鼓浪嶼、平潭,東山島等等
一、云水謠
云水謠在福建省內(nèi)自駕游前十名中是一個非常秀麗的村落,各種古香古色的樹木和建筑在這里都能感受體驗到,獨有的人文風(fēng)景也是云水謠最大的亮點,其村落內(nèi)全部用鵝卵石做成的古棧道可以去走走喲!
二、古田會議紀念館、五龍村、梅花山自然保護區(qū)
如果是自駕游的話性價比是超高的,比如紀念館內(nèi)的展品文物種類超過的一萬兩千余件,珍貴類型的就有兩千多件,同時靠近紀念館的五龍村是賞油菜花的好去處,自然保護區(qū)的話當(dāng)然是有著各類野生動物和超美的自然景觀呀!
三、培田民居
培田明清民居建筑群整體布局已具相當(dāng)水準,宗祠、住屋、寺院、碑坊、街巷、水道、橋梁等村莊建筑之需考量周到,配置得體,壯觀和諧。就各式建筑而言,其建筑功用、外觀構(gòu)造、裝飾色彩,均是上乘之作。
四、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是福州老城區(qū)經(jīng)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shè)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qū)域內(nèi)現(xiàn)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fù)故居等9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dāng)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xué)等隔海相望。
鼓浪嶼風(fēng)景名勝區(qū)獲得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qū)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qū)” 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chǎn)項? ?
3. 各省值得去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按省劃分云南旅游好:
云南天氣好,大部分地區(qū)一年四季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人們可在不同的季節(jié)選擇不同的路線去旅游,最冷時西雙版納可穿短衣、短褲、拖鞋。一年四季藍天白云,讓在冬季寒冷、見不到陽光的地方的朋友大飽眼福。
云南旅游資源豐富,以昆明為中心,東西南北都是風(fēng)景:
昆明周邊及市區(qū),東川紅土地、玉溪撫仙湖、海埂公園、西山龍門、大觀樓、翠湖、西南聯(lián)大舊址、云南講武堂等地風(fēng)景秀麗、奇特,讓人留戀。
第一次來云南的明友推薦去西雙版納、普洱、墨江或大理、麗江、迪慶香格里拉,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大理的風(fēng)花雨夜、麗江的艷遇、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線讓人終生難忘。
紅河州更是個神奇的地方,蒙自碧色寨火車站、元陽哈尼梯田、金平蝴蝶谷、建水十七孔橋、河口海關(guān)帶給你一片新的視覺盛宴。
芒市、瑞麗、塍沖地處中緬邊境,那里風(fēng)光旖旎,芒市勐煥大金塔、瑞麗姐告口岸、騰沖和順古鎮(zhèn)都值得你去慢慢閱讀、品賞。
昆明一一南寧高鐵方向的彌勒、廣南的壩美、普者黑是一片近年來才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壩美是人們心中的世外桃源。
怒江州地理位置偏一些,交通稍不方便,適合熱愛自駕游、探險的朋友們?nèi)ィ髰{谷、獨龍江紋面族、秋那桶、霧里村等神秘、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自然風(fēng)光值得人們挑戰(zhàn)、冒險。
云南有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著豐富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其中建筑、歌舞、服飾、飲食、風(fēng)俗都值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記錄。
熱愛地理的朋友還可沿著北回歸線云南段去走走、看看,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4. 各省必去景點
泰山
作為山東旅游景區(qū)來講,泰山無疑是要首推的。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是國家AAAAA級景區(qū),每年都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的朋友來泰山旅游。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的五岳之首泰山,數(shù)千年來,讓十二位帝皇前來封禪,讓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讓杜甫留下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蓬萊島
蓬萊閣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靈閣凌空,倒掛碧波,偶有海霧飄來,常出現(xiàn)“海市蜃樓”奇觀,仙氣十足。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一代圣人孔子為我們后世留下了清香幽雅并傳承百世的儒家文化。孔廟正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范。
山東其他周邊景點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三面環(huán)山,綠樹蔥蘢,現(xiàn)代的高層建筑與傳統(tǒng)的別墅建筑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景色非常秀麗。遠處狹長的匯泉角,浪打紅礁,綠蔭遮地;幽靜的八大關(guān),花木掩映,樓影朦朧。而近處的海灘,碧浪金沙,形如彎月,一幢幢更衣室,五顏六色,精巧玲瓏。
嶗山
“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嶗山山海相連,山光海色,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趵突泉
趵突泉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biāo)志,與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5. 各省好玩的景點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qū)(省級行 政區(qū))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fù)行使主權(quán)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qū),之后數(shù)量一直穩(wěn)定不變。
簡稱表
1999年以后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山西省 晉 太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長春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上海市 滬 上海
江蘇省 蘇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閩 福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山東省 魯 濟南
河南省 豫 鄭州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廣東省 粵 廣州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桂 南寧
海南省 瓊 海口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貴州省 貴或黔 貴陽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重慶市 渝 重慶
西藏自治區(qū) 藏 拉薩
陜西省 陜或秦 西安
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 銀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新 烏魯木齊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澳 澳門
臺灣省 臺 臺北
①當(dāng)省份有兩個或多個簡稱時,車牌簡稱取與省份全稱有同字的。如:四川簡稱“川”或“蜀”,車牌簡稱取“川”字。
②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簡稱為“內(nèi)蒙古”,不簡稱“蒙”,但在車牌號中,只能使用一個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③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進入內(nèi)地車牌代碼分別為“粵Z 港”“粵Z 澳”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qū) 。
1954年以后撤銷大區(qū),大區(qū)實際上屬于軍事政區(qū)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qū)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qū)”,即30個省、1個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qū)、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qū)(昌都地區(qū))。
1953年分六個大區(qū)和西藏、內(nèi)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qū)、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qū)。
1954年調(diào)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qū)即25省、1個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qū)(昌都地區(qū))。
1965年全國調(diào)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qū),即22個省、5個自治區(qū)、2個直轄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fù)成立天津市(直轄市)。
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qū),設(shè)立海南省。 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fù)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tǒng)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fù)對澳門行使主權(quán),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來源
北京市
簡稱:京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jù)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zhàn)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后,遷都于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于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后復(fù)稱北京。1949年設(shè)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天津市
簡稱:津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shè)津海鎮(zhèn),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筑城設(shè)衛(wèi),始稱天津衛(wèi),取“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shè)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并,1967年,天津恢復(fù)設(shè)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上海市
簡稱:滬 其他簡稱:申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dāng)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mào)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qū)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shè)有上海鎮(zhèn)。1292年,上海改鎮(zhèn)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shè)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qū)的漁民發(fā)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dāng)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zhàn)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江蘇省
簡稱:蘇 省會:南京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后分設(shè)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shè)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后合并恢復(fù)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省
簡稱:浙 省會:杭州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shè)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shè)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shè)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省
簡稱:皖 省會:合肥
由來:以境內(nèi)山名是皖,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nèi)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后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后分設(shè)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shè)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復(fù)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省
簡稱:閩 省會:福州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后設(shè)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shè)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nèi)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所以簡稱“閩”。
江西省
簡稱:贛 省會:南昌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后設(shè)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shè)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因境內(nèi)有貫穿省內(nèi)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湖南省
簡稱:湘 省會:長沙
由來:以境內(nèi)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設(shè)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shè)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后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因境內(nèi)有貫穿省內(nèi)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山東省
簡稱:魯 省會:濟南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shè)京東路,后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shè)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省
簡稱:豫 省會:鄭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豫”是河南的簡 稱。出自《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shè)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shè)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簡稱:內(nèi)蒙古 首府:呼和浩特
由來:以區(qū)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nèi)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xiàn)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tǒng)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nèi)地稱內(nèi)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并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qū),后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nèi)蒙古東部設(sh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湖北省
簡稱:鄂 湖北 省會:武漢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戰(zhàn)國楚國在此建都,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shè)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后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簡稱:寧 首府:銀川
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guān)內(nèi)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后以舊地設(shè)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后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陜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wèi);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并設(shè)寧夏將軍;民國初設(shè)甘邊寧夏護軍使,后置寧夏省;建國后撤消并入甘肅省,后設(sh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簡稱:新 首府:烏魯木齊
由來: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tǒng)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shè)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末設(shè)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后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廣東省
簡稱:粵 省會:廣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元設(shè)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后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西藏自治區(qū)
簡稱:藏 首府:拉薩
由來: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shè)都司等;清初稱衛(wèi)藏,衛(wèi)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shè)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海南省
簡稱:瓊 海南 省會:海口
由來: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shè)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后設(shè)海南特別行政區(qū),仍屬省;建國后設(shè)海南行政區(qū),仍屬省,1988設(shè)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簡稱:桂 首府:南寧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shè)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后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fù)設(shè)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后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名至今未變。
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 省會:成都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qū)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shè)川峽路(注:非川陜路),后分設(shè)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shè)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后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復(fù)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省
簡稱:冀 省會:石家莊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shè)河北路,后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shè)大名府路;元設(shè)燕南趙北道;明設(shè)北平省,后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 省會:貴陽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重慶市
簡稱:渝 其他別稱:巴
由來: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1949年設(shè)為直轄市,1954年并入四川省,1997年,重慶恢復(fù)設(shè)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山西省
簡稱:晉 省會:太原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xùn)|道;宋設(shè)河?xùn)|路;金分河?xùn)|北、南路;元設(shè)山西河?xùn)|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云南省
簡稱:云或滇 省會:昆明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云南,以在云嶺之南得名。漢即設(shè)云南縣,為云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后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省
簡稱:遼 省會:沈陽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shè)遼東將軍,后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fù)改奉天省,1945收復(fù)后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后合并恢復(fù)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陜西省
簡稱:陜或秦 省會:西安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陜西,以陜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guān)內(nèi)道;宋初設(shè)陜西路,為陜西得名的開始,后分設(shè)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huán)慶、秦鳳、熙河五路設(shè)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元設(shè)陜西行省和陜西漢中道;明置陜西省,后改陜西布政使司;清改陜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
簡稱:吉 省會:長春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 ?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shè)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 省會:蘭州
由來:以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guān)內(nèi)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后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陜西行都司;清分陜西省恢復(fù)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省
簡稱:黑 黑龍江 省會:哈爾濱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省
簡稱:青 省會:西寧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wèi)藏地,后分設(shè)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shè)青海辦事長官,后屬甘邊寧海鎮(zhèn)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臺灣省
簡稱:臺 臺灣省 省會:臺北
由來:以省、區(qū)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臺灣,以臺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shè)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占,明末鄭成功收復(fù),設(shè)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shè)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并正式稱臺灣島,后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shè)臺灣省,后為日占,仍稱臺灣;民國收復(fù),恢復(fù)臺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港 香港
由來: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zhuǎn)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簡稱:澳
由來:澳門名字最早記錄于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chǎn)“蠔”。后又稱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nèi)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huán)、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臺山(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中華民國自1949年為止,劃分為35個省、2個地方、1個特別行政區(q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行政區(qū)劃作廢。
民國時期簡稱表
1949年之前
綏遠省 綏 歸綏(今呼和浩特)
熱河省 熱 承德
遼北省 洮 遼源(今雙遼)
安東省 安 通化
松江省 松 牡丹江
合江省 合 佳木斯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吉林
察哈爾省 察 張垣(今張家口)
河北省 冀 清苑(今保定)
山西省 晉 太原
黑龍江省 黑 齊齊哈爾
嫩江省 嫩 齊齊哈爾
興安省 興 海拉爾(今呼倫貝爾)
江蘇省 蘇 鎮(zhèn)江
安徽省 皖 安慶
浙江省 浙 杭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山東省 魯 濟南
河南省 豫 開封
湖北省 鄂 武昌
湖南省 湘 長沙
廣東省 粵 廣州
廣西省 桂 桂林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 貴陽
云南省 滇 昆明
西康省 康 康定
陜西省 陜 西安
甘肅省 隴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寧夏省 寧 銀川
新疆省 新 迪化(今烏魯木齊)
臺灣省 臺 中興新村
海南特別行政區(qū) 瓊 海口
西藏地方 藏 拉薩
蒙古地方 蒙 庫倫(今烏蘭巴托)
中華民國初期,承襲清朝舊制,依當(dāng)時順序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22省。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shè)了京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qū)域,西藏、外蒙古、青海3個地方,另保留阿爾泰、塔爾巴哈臺、伊犛3地區(qū)(后均并入新疆省)。國民政府北伐后,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并京兆特別區(qū)入河北,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改建為6個省(川邊特別區(qū)改建西康省),總計28個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個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東省特別區(qū)、威海衛(wèi)行政區(qū),并先后設(shè)置南京、重慶、上海、北平、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9個特別市(即直轄市)。1945年后,國民政府將東三省劃分成九省,增設(shè)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沈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抗戰(zhàn)勝利后,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和澎湖,臺灣成為35行省之一。并將海南島設(shè)立海南特別行政區(qū),作為建省之準備。 關(guān)于外蒙古問題。中華民國于1946年承認外蒙古獨立,因此《中華民國憲法》行憲時的固有領(lǐng)土并不包括外蒙古。
簡稱歌
遼吉黑蒙 冀晉陜寧
魯皖蘇浙 渝滬津京
豫鄂湘贛 臺閩滇瓊
川黔粵桂 甘新藏青
港澳回歸 舉國歡慶
中國省級行政區(qū)簡稱順口溜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6. 每個省最值得旅游的地方
。哪個省的旅游景點最多,這個還真不好說,但是可以從一個角度來評判,那就是5A的數(shù)量,畢竟5A代表了國家旅游景區(qū)最高等級。統(tǒng)計說明江蘇省5A旅游景區(qū)數(shù)量達到了23家,為全國最多。
廣東13個
惠州市惠州西湖,中山市孫中山故里,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惠州市羅浮山,佛山市長鹿旅游休博園,佛山市西樵山,韶關(guān)市丹霞山,清遠市連州地下河,廣州市白云山,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深圳市觀瀾湖,深圳市東部華僑城,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qū)。
廣西6個
崇左市德天跨國瀑布,桂林市兩江四湖·象山,南寧市青秀山,桂林市獨秀峰-王城,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桂林市漓江。
海南6個
三亞市蜈支洲島,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qū),分界洲島,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qū),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三亞市南山文化旅游區(qū)。
重慶8個
云陽龍缸景區(qū),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萬盛經(jīng)開區(qū)黑山谷,酉陽桃花源,武隆喀斯特天生三橋,巫山小三峽,大足石刻。
四川12個
甘孜州海螺溝,南充市儀隴朱德故里,廣元市劍門蜀道劍門關(guān),阿壩州汶川特別旅游區(qū),綿陽市北川羌城,南充市閬中古城,廣安市鄧小平故里,阿壩州黃龍,樂山市樂山大佛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樂山市峨眉山,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
貴州6個
銅仁市梵凈山,貴陽市花溪青巖古鎮(zhèn),黔南州荔波樟江,畢節(jié)市百里杜鵑,安順市龍宮,安順市黃果樹瀑布。
云南8? ?
保山市騰沖火山熱海,昆明市昆明世博園,迪慶州香格里拉普達措,大理市崇圣寺三塔,麗江市麗江古城,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麗江市玉龍雪山,昆明市石林。
陜西9個
西安市城墻·碑林,寶雞市太白山,商洛市金絲峽,寶雞市法門寺,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渭南華山,延安市黃帝陵,西安市華清池,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
甘肅4個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天水麥積山,平?jīng)鍪嗅轻忌剑斡P(guān)市嘉峪關(guān)。
青海3個
海東市互助土族故土園,西寧市塔爾寺,青海省青海湖。
寧夏4個
銀川市靈武水洞溝,銀川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中衛(wèi)市沙坡頭,石嘴山市沙湖。
新疆12個
白沙湖,巴音布魯克,伊犁州喀拉峻,喀什噶爾老城,烏魯木齊天山大峽谷,博斯騰湖,澤普金湖楊,富蘊可可托海,伊犁那拉提,喀納斯,吐魯番市葡萄溝,天山天池。
西藏4個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林芝巴松措,拉薩市大昭寺,拉薩布達拉宮。
北京7個
奧林匹克公園,恭王府,明十三陵,八達嶺長城,頤和園,天壇公園,故宮博物院。
天津2個
盤山,津門故里。
河北9個
保定市白石山,邯鄲市廣府古城,邯鄲市媧皇宮,唐山市清東陵,石家莊市西柏坡,保定野三坡,承德避暑山莊,保定市安新白洋淀,秦皇島山海關(guān)。
山西7個
臨汾市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忻州市雁門關(guān),晉中市平遙古城,晉中市介休綿山,晉城皇城相府,忻州市五臺山,大同市云岡石窟。
內(nèi)蒙古5個
赤峰市阿斯哈圖石陣,阿爾山·柴河旅游景區(qū),滿洲里市中俄邊境,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鄂爾多斯響沙灣。
遼寧5個
鞍山市千山,本溪市本溪水洞,大連金石灘,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沈陽市植物園。
長春6個
長春市世界雕塑公園,敦化市六鼎山,長春市長影世紀城,長春市凈月潭,長白山景區(qū),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
黑龍江5個
漠河北極村,伊春市湯旺河林海奇石,牡丹江鏡泊湖,黑河五大連池,哈爾濱市太陽島。
上海3個
上海科技館,上海野生動物園,東方明珠電視塔。
江蘇23個
常州市中國春秋淹城,連云港花果山,徐州市云龍湖,大豐中華麋鹿園,周恩來故里,常熟市沙家浜,常州市天目湖,蘇州市吳中太湖,無錫市黿頭渚,鎮(zhèn)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通市濠河,蘇州市金雞湖,姜堰市溱湖,常州市環(huán)球恐龍城,蘇州市同里古鎮(zhèn),揚州市瘦西湖,南京市秦淮河夫子廟,無錫市靈山,蘇州市周莊古鎮(zhèn),蘇州園林,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城,南京市中山陵。
浙江17個
寧波市天一閣·月湖,衢州市江郎山·廿八都,嘉興市西塘古鎮(zhèn),臺州市神仙居,臺州市天臺山,湖州市南潯古鎮(zhèn),衢州市開化根宮佛國,紹興市魯迅故里,杭州西溪濕地,嘉興市南湖,金華市東陽橫店影視城,嘉興市桐鄉(xiāng)烏鎮(zhèn)古鎮(zhèn),寧波市奉化溪口-滕頭,杭州市千島湖,舟山市普陀山,溫州市雁蕩山,杭州西湖。
福建9個
龍巖市古田,福州市三坊七巷,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泉州市清源山,寧德市白水洋-鴛鴦溪,永定土樓,三明市泰寧,南平市武夷山,廈門市鼓浪嶼。
江西11個
南昌市滕王閣,上饒市龜峰,撫州市大覺山,瑞金市共和國搖籃,宜春市明月山,景德鎮(zhèn),上饒市婺源,鷹潭市龍虎山,上饒市三清山,井岡山,廬山。
山東11個
威海市華夏城,濰坊市青州古城,沂蒙山,濟南市天下第一泉,棗莊市臺兒莊,威海市劉公島,煙臺市龍口南山,青島市嶗山,泰? ?市泰山,濟寧市曲阜明故城,煙臺市蓬萊閣。
河南13個
永城市芒碭山,紅旗渠·太行大峽谷,駐馬店市嵖岈山,南陽市西峽伏牛山,洛陽市龍?zhí)洞髰{谷,洛陽欒川老君山,平頂山市堯山中原大佛,安陽市殷墟,洛陽市白云山,開封市清明上河園,焦作市云臺山,洛陽市龍門石窟,登封市嵩山少林寺。
湖北11個
咸寧市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恩施州恩施大峽谷,武漢市黃陂木蘭文化,武漢市東湖,宜昌市清江畫廊,神農(nóng)架,恩施州神龍溪纖夫文化,宜昌市三峽人家,十堰市武當(dāng)山,宜昌市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武漢市黃鶴樓。
湖南8個
邵陽市崀山,郴州市東江湖,長沙市花明樓,長沙市岳麓山,湘潭市韶山,岳陽市岳陽樓,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衡陽市南岳衡山。
安徽11個
黃山市黃山風(fēng)景區(qū),池州青陽縣九華山風(fēng)景區(qū),安慶潛山縣天柱山風(fēng)景區(qū),黃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六安市天堂寨,宣城市績溪龍川景區(qū),阜陽市潁上八里河景區(qū),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合肥市三河古鎮(zhèn)景區(qū),蕪湖市方特旅游區(qū)
另外我在介紹下
中國十大最美最受歡迎景區(qū)排行榜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1、麗江
麗江市區(qū)中心海拔高度為2418米,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傈僳族10.62萬人。其中納西族占古城區(qū)及玉龍縣(即原麗江縣)總?cè)丝诘?7.7%,并且著有“國中貴原,云中麗江。
麗江旅游景點:玉龍雪山、大研古城、云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束河古鎮(zhèn)、拉海市、虎跳峽、瀘沽湖、麗江木府、東巴萬神園、四方街、印象麗江、玉水寨、梅里雪山、萬古樓!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2、三亞
三亞市位于海南島最南端,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2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及三沙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公里,人口68.5萬,是一個黎、苗、回、漢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
三亞是中國最南部的濱海旅游城市,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樞紐,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mào)易重要口岸。
三亞是一個多灣的海濱城市,19個海灣就像19顆明珠串在209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天涯海角位于三亞西南方的天涯灣,離市區(qū)20多公里。這里青山碧水、銀灘巨磊、椰樹紅豆,渾然一體,簡直是一首韻味無究的熱帶海濱風(fēng)情詩。旅游開心第一,省錢第二,無論在哪個景點旅游,在住宿時問清楚房間電話是否免費,如不是免費,那最好不要用,都是非常貴的。在房間可以上網(wǎng)或是有WIFI,打國內(nèi)都是6分每分鐘,無漫游,無月租,在整個旅游過程中可幫你省下一大筆費用。
三亞古稱崖州。"崖州在何外,生渡鬼門關(guān)。"唐宋兩代流放到崖州的大巨就是李德裕、趙鼎、胡銓等四五十人。他們只見山遮海攔,前路已盡,這就懷疑已經(jīng)走到了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天涯海角"的名稱由此而來。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3、萬里長城
長城,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綿延一萬二千多里,壯觀宏偉,風(fēng)景秀麗,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一張旅游名片。
長城的修筑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長城的修筑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朝統(tǒng)一中原? ?,秦始皇便開始著手連接和修繕戰(zhàn)國長城,自此有了萬里長城之稱,而明朝則是中國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現(xiàn)在看到的長城大部分都是在那時修建的。
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如果有生之年不去爬一趟長城,豈非可惜?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4、桂林山水
2016年桂林被評為亞洲最受歡迎旅游城市,作為一座三線城市,能從眾多的旅游名城和大都市中脫穎而出,其旅游實力可見一斑!
從小就聽聞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去了之后發(fā)現(xiàn)果然名不虛傳。雖說中國地大物博,奇山異水比比皆是,但桂林山水無疑是中國山水中最具代表性的。這里的青山綠水單獨放出來都不算是很完美,但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迷人無比的山水畫卷,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魔力。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5、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別名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全球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記得第一次見到故宮的時候,是坐在大巴車上,那時還是清晨,陽光不是很猛,但當(dāng)故宮莊嚴無比的佇立在眼前時,那種震撼身心的感覺是一生都難以忘記。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6、杭州西湖
西湖,杭州的標(biāo)志性景點之一,自古便是杭州之魂所在,一年四季風(fēng)光各不相同,但都別具特色,以至于讓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由心生感慨:“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雖然這句詩詞是寄情于王朝云,但誰都不可否認西湖所特有的魅力。在2013年的時候蝸牛就去了一趟西湖,不過那時對游玩并沒有太多想法,只是一路走走逛逛,然后很快就走人了。以至于西湖的很多景點都沒有看到,實屬遺憾,下次去一定補上。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7、秦嶺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于1974年3月,在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雖說古都西安名勝古跡遍布全城,但其中最為知名的還是當(dāng)屬兵馬俑無疑,如今只開發(fā)了一部分,但場面依舊非常壯觀。沒來之前,你是難以想象兩千多年前的藝術(shù)品就這樣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眼前,技藝之精美,氣勢之宏大,絕不是簡單的幾張圖片和幾段文字就能表達的,只有親臨現(xiàn)場才能感受的到。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8、新疆的喀納斯湖
圖瓦村位于新疆喀納斯湖南岸3公里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周圍山青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是布爾津縣前往喀納斯湖旅游的必經(jīng)之路。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9、東北大小興安嶺
低溫雖讓人厭,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風(fēng)景,在城市里難得一見的林海雪原、寒光閃閃的冰掛冰瀑,晶瑩透亮的雪淞。
中國十大旅游勝地排行No.10、云南的“風(fēng)花雪月”
蒼山洱海,蝴蝶泉邊,大理的風(fēng)花雪月在靜謐中悠遠,美得不經(jīng)意卻那么沁人心脾。
Hash:5a2f2b65f9613398701395e8c9e2db179822419d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