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頭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始建于是1952年3月,由十字路村人民收集解放前犧牲的21位烈士遺骸,在獅子山西側建立烈士墓,并植紀念碑一方,高7米;1966年,鎮海縣人民委員會(huì )將墓址遷至彌駝山腳重建烈士墓,占地60平方米,植紀念碑一方,高12米,并建有安放烈士骨灰盒壁龕;1978年春,因建造十字路水庫,墓址再次移至黃狼山崗;1988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縣級烈士陵園;1992年被列為鎮海區青少年德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
陵園占地面積29800平方米,分為五坪。
大門(mén)廣場(chǎng):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綴以雪松花壇。西側為接待廳平房地1幢,東側為革命干部骨灰盒安放室及管理用平房地1幢,總建筑面積300平方米,均為磚混結構。
一坪:建有“紀念屏志”拱壁,高3.6米,寬7.5米,橫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gè)大字。
二、三坪:為階道,種植花木,置有供休憩用石凳數條。
四坪:占地1290平方米,建有方形紀念碑1座,碑座占地面積100平方米,高12米,銀白色花崗石貼裝,下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gè)大字,系原-長(cháng)張愛(ài)萍題詞。
五坪:有革命烈士紀念室平房7間,磚混結構,占地160平方米。室內陳列自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shí)期以來(lái)犧牲的170位鎮海籍烈士和194位在鎮海犧牲的外籍烈士英名錄,以及胡焦琴、陳壽昌、李俠民、蔣子瑛、李敏、張困齋、鄭建華等著(zhù)名烈士的遺像、遺物和革命事跡,還安放了48位烈士的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