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天塔
位于荊門(mén)市掇刀區白廟街月亮湖廣場(chǎng),清代石塔。明崇禎十七年(1644),荊門(mén)地方官紳胡代為整治城區及近郊的漬澇,鎮鎖州城的漫水缺口,始建此塔。筑塔至兩尺多高時(shí),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荊門(mén)城,工程擱置。清乾隆十五年(1750),荊門(mén)州牧舒成龍將李自成起義軍攻城戰役中陣亡的骨骸,集中埋于臺基下,續筑塔竣工,改名為升天塔。咸豐年間進(jìn)行改建。塔為樓閣式實(shí)心塔,通高15.75米,塔座邊長(cháng)3.3米。底層設兩拱門(mén),二、三層隔面設窗。各層翼角施浮雕卷云圖案。該塔平面八角,如同八卦之相;塔身四層,取四象之意;該塔構思巧妙,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融水后、魁星、地藏為一爐,一塔三意,比較少見(jiàn)。
信息來(lái)源:湖北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