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閘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shí)間:1963年3月11日
位于斗門(mén)鎮三江村北300米處。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紹興知府湯紹恩建。為解除山陰、會(huì )稽(今屬紹興縣)、蕭山三縣的內澇和防御海潮倒灌而建。閘長(cháng)108米、頂寬9.16米,閘體利用山峽形勢以巨石砌成,石間用榫卯連接。加立27個(gè)梭墩,共28孔,皆用天上星宿命名,故名稱(chēng)“應宿閘”。上架石梁,既能啟閉,又能通行。現閘門(mén)已廢,僅起橋梁作用。閘旁存清代重修碑四通。三江閘為浙江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水利樞紐工程。泄水流域面積達1520平方公里,400余年來(lái),對解除蕭紹平原的洪、旱、潮災害起過(guò)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來(lái)源:浙江文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