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shí)代:1937-1946年
類(lèi)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地區:重慶市渝中區
批次:第七批
該址坐北朝南偏東15度,共九層,為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面闊35.6米,最大進(jìn)深18.41米,主樓高32米,附樓高22.14米,該建筑面積5030.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58.92平方米。該大樓由方亭、主樓、兩側樓及附樓組成,攢尖及歇山屋頂特具中國元素,屬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風(fēng)格,具有較高的建筑景觀(guān)價(jià)值,對于研究上世紀重慶建筑的發(fā)展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jià)值。國民政府-是國民政府最高立法機關(guān),于1928年10月成立。職掌議決法律案、預算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它國家重要事項的職權。1937年11月遷重慶,院長(cháng)孫科。國民政府-是國民政府五院組織之一,為國民政府最高司法機關(guān),兼負司法行政及司法審判之職。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huì )是國民政府管理蒙藏事務(wù)的最高機構,也是負責民族事務(wù)的最高機構。該舊址原名私立義林醫院,1935年四川自貢人李義銘兄弟集資在觀(guān)音巖荒地修建,李自任院長(cháng)。抗戰爆發(fā)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國民政府-、-及蒙藏委員會(huì )、內政部等機構及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先后征用義林醫院辦公;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huì )、內政部等機構隨國民政府返回南京,義林醫院仍為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征用至1947年歸還義林醫院。重慶解放后,李義銘將私立義林醫院捐贈給重慶市人民政府。1950年8月,重慶市衛生局將其改組為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1961年2月又改組合并為重慶市外科醫院;1999年重慶市外科醫院落架大修后更名為中山醫院。該處不僅記錄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這段艱難的歷史,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lǐng)土完整,促進(jìn)統一祖國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大的歷史價(jià)值。1992年由市中區(今渝中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2月15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關(guān)于公布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國民政府--、--及蒙藏委員會(huì )舊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