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國滅亡后回家隱居
補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國滅亡后回家隱居
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將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洪天貴福,故而無(wú)法突圍,被湘軍俘虜。在兩江總督府,李秀成不卑不亢,不屈服于曾國荃,卻非常敬佩曾國藩。如此,李秀成答應曾國藩之請,在獄中寫(xiě)下數萬(wàn)字的《自述書(shū)》,闡述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革命之經(jīng)過(guò)。
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原名李以文,后洪秀全改為“秀成”。太平天國后期,李秀成是絕對頂梁柱,獨自支撐后期戰局,功不可沒(méi)。但是,李秀成命中有一“苦主”,他屢屢“坑了”李秀成。此人就是補王莫仕睽,太平天國滅亡后,他回到平南老家隱居。本文主角:補王莫仕睽:李秀成的“苦主”,太平天國滅亡后回家隱居。
莫仕睽,廣西平南人,有口才,能說(shuō)會(huì )道。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fā),莫仕睽追隨胡以晃參加太平天國,一路拼殺到天京, “從胡以晃入營(yíng)于花洲,從征至天京。”胡以晃,金田起義最大贊助者,資本雄厚。1854年,胡以晃攻取廬州,打死湘軍鼻祖江忠源,被冊封為豫王千歲。
論資排輩,實(shí)力派中,胡以晃排第七,在翼王石達開(kāi)(第五)、燕王秦日綱(第六)之下,地位非常顯赫。可惜,胡以晃早逝,莫仕睽失去靠山,發(fā)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定都天京后,莫仕睽主要從事刑部、外交工作,與英國、法國、美國等打交道。
1859年12月,洪秀全一向信賴(lài)的美國傳教士羅孝全“不告而別”,偷偷離開(kāi)了天京。洪秀全大怒,認為是洪仁玕、莫仕睽照顧不周所致。為此,莫仕睽離開(kāi)外交崗位,但繼續主持刑部事務(wù)。《太平天國史》記載:“天王歸罪干王,解其外務(wù),仕睽亦落外務(wù),仍歸刑部。”
主持刑部工作,莫仕睽便與李秀成結下了“不解之緣”,并成為李秀成命中的一大“苦主”。1862年8月,九帥曾國荃率兵圍攻天京,屯駐雨花臺。此時(shí),李秀成正全力爭奪上海,與英法聯(lián)軍、淮軍、“洋槍隊”大戰,且處在上風(fēng)。李秀成看來(lái),湘軍戰斗力強悍,且擁有水師優(yōu)勢,不宜與之決戰。為此,李秀成打算運送糧食、武器、彈藥等物資進(jìn)入天京,拖住湘軍,待機決戰。
援救天京,還是繼續攻打上海,李秀成選擇后者,他想借助上海經(jīng)濟實(shí)力來(lái)擴充軍備,組建一支近代化軍隊,再與湘軍決戰,中興太平天國。所以,李秀成不想回京,他繼續指揮陳坤書(shū)、譚紹光、陳炳文、陸順德、郜永寬、劉肇均等攻打上海。但是,莫仕睽的到來(lái),讓李秀成的“設想”化為泡影。
李秀成攻打上海,不愿意回京與湘軍打消耗戰,天王洪秀全大怒,便派遣莫仕睽去催兵。莫仕睽是個(gè)“愚忠”之人,盲目聽(tīng)從天王命令而不知變通。李秀成不愿意回京,莫仕睽非但不“理解”,沒(méi)有與之商議對策,還連續催促,纏著(zhù)李秀成不放。洪秀全下達三道圣旨,莫仕睽就三次“跑腿”,去蘇州催促李秀成,并當面宣讀圣旨,斥責李秀成:“汝意欲何為,知國法否。”
莫仕睽賴(lài)著(zhù)不走,拿著(zhù)“圣旨”向李秀成施加壓力。如此,李秀成很無(wú)奈,只能臨時(shí)拼湊軍隊,回京“勤王”。李秀成在《自述書(shū)》中說(shuō):“莫仕睽一味催促,詔令如此,不得不從。”結果大伙都知道,李秀成與湘軍在雨花臺大戰44天,因后勤補給跟不上而被迫撤兵。接著(zhù),李秀成執行“進(jìn)北攻南”作戰方案,10余萬(wàn)軍隊在渡江返回時(shí)遭湘軍水師截殺,損失殆盡,只有兩萬(wàn)余人回到蘇州。
受挫雨花臺,渡江遭截殺,主力損失殆盡,李秀成欲哭無(wú)淚。接著(zhù),莫仕睽繼續充當“苦主”,在守衛天京戰斗中不斷給李秀成添麻煩。湘軍憑借水師優(yōu)勢,圍困天京,城內糧食缺乏,人心惶惶。為緩解糧荒,李秀成采取兩項措施:鼓勵商人從洋人那里購買(mǎi)糧食,儲存戰略物資;讓居民外出尋找食物,緩解城內糧食壓力。但是,洪秀全兩位草包兄長(cháng)洪仁發(fā)、洪仁達堅決反對。商人從外地賣(mài)糧,他們征收重稅;居民外出,則搜身盤(pán)剝,將財物據為己有,鬧得天怒人怨。
莫仕睽,身為刑部負責人,不但沒(méi)有制止,還助紂為虐。洪仁發(fā)、洪仁達需要財物,莫仕睽則充當“打手”,對城內富戶(hù)嚴刑拷打,搜刮民脂民膏。《太平天國史》記載:“搜屋索糧之虐,仕睽難辭其咎。”如此,太平天國人心更加渙散,城內民怨沸騰,這對李秀成守城非常不利。
天京岌岌可危,城內多有投降者,其中就包括李秀成大舅子宋永琪。宋永琪與湘軍聯(lián)絡(luò ),商討投降事宜,并建議李秀成歸順清朝,換取榮華富貴。李秀成在天京被冷落,處處受制于洪仁發(fā)、洪仁達,但他并不想投降清朝,故而拒絕宋永琪建議。
宋永琪與湘軍聯(lián)絡(luò )之消息被莫仕睽獲悉,他便咬著(zhù)不放,一定要將宋永琪繩之以法,讓李秀成交出人來(lái)。此外,莫仕睽認為李秀成也投降了,說(shuō)辜負了天王之重托,愧對“萬(wàn)古忠義”之稱(chēng),有辱“忠王”名號。如此,莫仕睽便帶兵來(lái)到忠王府,準備捉拿李秀成、宋永琪。
捉拿李秀成,談何容易?李秀成威望高,太平軍不敢輕舉妄動(dòng)。但是,李秀成不想跟莫仕睽“熬下去”,于是“贈送”他銀兩,此事才不了了之。李秀成在《自述書(shū)》中說(shuō):“將銀兩送給莫仕睽,后得以寬刑,不治其罪。”
湘軍團團圍困天京,城內洪仁發(fā)、洪仁達、莫仕睽等又處處掣肘,李秀成獨木難支,太平天國大勢已去。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虜,囚禁在兩江總督府。莫仕睽則比較幸運,他突圍而出,回到平南老家隱居,得以善終。《太平天國史》記載:“補王與眾相失,變服遁還平南鄉里,鄉人匿諸鵬化山中,以種山販履為生,久之,卒,無(wú)后,鄉人代為營(yíng)葬。”
參考書(shū)目:《李秀成自述書(shū)》、《太平天國史》
收藏
舉報
Hash:30011873613771c4be9834cd7725c56440e82b63
聲明:此文由 巖巖說(shuō)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