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故國:我國地面上最長(cháng)、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
三鳳堂傳承是我們的另外一個(gè)公號哦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shí)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wàn)余家”的大都會(huì )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cháng)、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shí)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wàn)余家”的大都會(huì )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cháng)、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cháng)為10615米,城墻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mén)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戰國時(shí)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余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cháng)方形,周長(cháng)2750米。墻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mén)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續到漢代。
內城和北墻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鐵礦石、煉渣和戰國、漢代的瓦當。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shū)“千秋萬(wàn)歲”卷云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
1984年至1986年,山東省考古所在薛國故城發(fā)掘數百座、春秋至戰國墓葬,出土文物數以萬(wàn)計。1988年,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一個(gè)歷史悠久的小國。據《通志·氏族》稱(chēng):“薛代、任性、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yáng)封于此,故以為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珍,復于薛國,爵為侯”。周顯王四十六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真開(kāi)始,相傳三十一世。齊滅薛以后,齊威王少子田嬰封于薛。田嬰去世后,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政,他曾先后被齊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后,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并發(fā)展商貿,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
薛國被秦滅亡后,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jīng)滄桑3000余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xiě)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shī)詞文賦。
舌尖上的故國
手工水餃
1978年春天,由山東省文化局組織成立的文化調查隊,到今天地處滕州市官橋、張汪兩鎮的地面上采取重點(diǎn)調查、鉆探、試掘的方法,對薛國故城址進(jìn)行勘查和墓葬發(fā)掘。在尤摟村東薛國宰薛比(卒于公元前497年)墓中,發(fā)現了一批煮肉的鼎、盛飯的簋、裝酒的壺等陪葬品,更為重要的是在一青銅禮器簠里發(fā)現了水餃,為中國人年節吃餃子的習俗找到了歷史的根據。
Hash:dfed5061a4c2f94092995a2062bc52b7a3089606
聲明:此文由 東方慢游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