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唐僧到底掃的是哪座塔?
在西游記《掃塔辨奇冤》一集里,唐僧師徒來(lái)到了祭賽國的金光塔,通過(guò)掃塔辨別了一樁奇案。
劇情是這樣:
唐僧師徒這一日來(lái)到祭賽國,發(fā)現這里的和尚被非法監禁、嚴刑拷打,混得好生凄慘。
原來(lái)是城中金光寺寶塔的舍利被偷,國王長(cháng)期破不了案,寺里的和尚就遭了秧。
▲《西游記》劇照
同行有難豈能坐視不管,于是唐僧帶著(zhù)孫悟空到金光寺掃塔,在塔頂撞上了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
▲捉住了灞波兒奔
中國名塔數不勝數,諸如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等等。
那么,現實(shí)中能不能找尋到當年的祭賽國與金光塔呢?《西游記》里面,唐僧到底掃的是哪座塔?
其實(shí),這座寶塔就是中國四大名塔之一:山西廣勝寺飛虹塔。
▲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飛虹塔
01
飛虹塔:中國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始建于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shí)12年建成。
據佛經(jīng)《大唐西域記》記載,此塔為全國19座佛塔之一。
▲金光塔正在大放金光(PS:金光塔也是著(zhù)名妖精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出場(chǎng)的地方,圖片截圖自1986版《西游記》)
▲清晰版的廣勝寺飛虹塔遠景圖
▲飛虹塔塔剎,可以看到周?chē)男x
飛虹塔前身叫阿育王塔。不是所有塔都叫阿育王,敢叫阿育王的家里都有(或者曾經(jīng)有)舍利。飛虹﹒阿育王塔不僅有舍利,舍利的級別還相當高。
傳說(shuō)釋迦牟尼圓寂之后,遺體結成了八萬(wàn)四千顆舍利,傳入中國的只有19顆,被供奉在全國各地19座佛塔中,飛虹﹒阿育王塔就是其中之一。
▲元代壁畫(huà)中廣勝寺內寶塔“大放金光”的形象
至于元代,還在碑文中記載了廣勝寺收藏有“佛之舍利”。
▲廣勝寺碑文中關(guān)于塔內供奉舍利的記載
由于年代實(shí)在是太久遠,漢代建的那座阿育王塔早就坍塌了。
現在的飛虹塔是明朝時(shí),一位達連大師花了整整12年時(shí)間募資并主持修建的。
飛虹塔,自最下層的圍廊到最上層的塔剎,塔身上滿(mǎn)滿(mǎn)地裝飾著(zhù)各種琉璃構件。斗拱、門(mén)楣、人物、神獸……五光十色、絢麗斑駁,把這座13層、高達47米的寶塔裝飾得金碧輝煌。
可不正是《西游記》里“閃閃閃”的金光寺寶塔的最佳選擇。
飛虹塔塔身以青磚砌成,呈八邊形,最底層有一圈回廊,往上每一層都有琉璃出檐。
▲飛虹塔底層的回廊
檐下裝飾有樓閣、蓮花、寶瓶、佛像、菩薩、金剛等圖案,每層圖案都不雷同,其中以第二、三層的圖案最為精致。
▲琉璃戧獸
▲塔上的琉璃裝飾
飛虹塔第二、三層↓
▲二層南面雕飾
▲二層南面獅子
▲二層南面西側降龍金剛
飛虹塔的琉璃構件以黃色為主,裝飾以綠色和少量藍色,代表了當時(shí)中國最高琉璃工藝水平,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三層北面雕飾
▲三層東南面地藏菩薩像
▲三層東南面脅侍像
▲轉角處力士像
不僅塔身外表遍布琉璃,飛虹塔內部也有很多琉璃裝飾。
塔底層極為精細繁復的琉璃藻井,琉璃工藝更可以說(shuō)是登峰造極。
▲飛虹塔底層琉璃藻井
▲琉璃藻井局部
精致的東西總給人脆弱易碎的印象,但人不可貌相,塔同樣也不能貌相。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飛虹塔所在的臨汾盆地發(fā)生八級地震,結果飛虹塔安然無(wú)恙,良心工程無(wú)疑了。
飛虹塔外表美觀(guān),又具有如此良好的抗震性能,不由得讓我們感嘆古人建筑技術(shù)的高超了。
02
嵩岳寺塔:中國現存最古佛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城西北約6公里,南麓的內,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
嵩岳寺塔獨立于寺內中軸線(xiàn)上,白灰色的密檐塔身在崇山峻嶺中極為突出。源自于印度的塔,原作為供奉佛舍利的建筑,形如覆缽,中國早期出現的佛塔受印度影響,有許多相似之處。
嵩山嵩岳寺塔的十二邊形密檐造型,遠望有如拉高的圓形覆缽,即反映出印度佛塔的原型,可說(shuō)是最具印度風(fēng)格的中國古佛塔。
▲外繁內簡(jiǎn).剛柔并濟的密膽磚塔
外觀(guān)以印度風(fēng)格的佛教主題裝飾,顯現佛塔傳入中土初期的形式,具有原創(chuàng )性“塔身外繁內簡(jiǎn),下辟四門(mén)。入內可仰望塔心深邃的穹頂!”
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也是唯一的一座二邊形塔。
塔身底層轉角設柱,每曲設壁龕,龕座隱出壺門(mén)及獅子。
臺座為八角形,底層共辟四門(mén),成十字形貫穿。
塔身上部為檐式,共有上五層,每層浮塑盲窗,只有外形,不具備采光功能。
嵩岳寺塔總高41米左右(也有說(shuō)37.45米)周長(cháng)33.72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wú)僅有的。
03
千尋塔:源自古印度的塔
崇圣寺,是國內外聞名的南詔名勝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詔時(shí)的古剎。現在寺院建筑早已蕩然無(wú)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
千尋塔在三塔中最大,位于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chēng)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保和年間。
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
塔這種建筑形式緣起于古代印度,稱(chēng)作窣堵坡(梵文 st?pa)。
是一種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jīng)、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diǎn)式建筑,又稱(chēng)“佛塔”、“寶塔”。
因建塔是為了鎮水患,龍性敬塔而畏鵬,所以千尋塔“錯金為頂,頂有金鵬”。
作為“四大名塔”之一的千尋塔,始終會(huì )在歲月的長(cháng)河中煥發(fā)出獨屬于它的流光溢彩。
04
釋迦塔:中國的“埃菲爾鐵塔”
佛宮寺釋迦塔位于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chēng)應縣木塔。
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
它以建筑技藝高超及建筑材料獨特,與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并列為世界三大名塔。
木塔位于佛宮寺南北中軸線(xiàn)上的山門(mén)與大殿之間,屬于“前塔后殿”布局,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筑。
木塔建造在4米高的石砌臺基上,塔基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正方 形,上層為八角形。
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精巧雄偉,高峻莊嚴。
塔身外觀(guān)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
第一層擴出一圈外廊,稱(chēng)為“副階周匝”,與底層塔身的屋檐構成重檐。其上各層均為單檐,實(shí)為九層。
有人計算,整個(gè)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7400多噸。
全塔共用斗栱54種,每個(gè)斗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每層都形成了一個(gè)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種類(lèi)之多,世所罕見(jiàn),被世人稱(chēng)為“斗栱博物館”。
這座宗教建筑又有“戍樓”的作用。每層裝有木質(zhì)樓梯,逐級攀登,可達頂端。
釋迦塔的設計匠心獨具,建造巧奪天工。
釋迦塔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中達到極高水平,因此被古人譽(yù)為“遠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蓮”。
·END·
溫馨提示:來(lái)源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古玩收藏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huì )在第一時(shí)間處理或撤銷(xiāo)。
Hash:819c2263c7c824eea7ceda20a1a909be3cbc8cb3
聲明:此文由 古玩·收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