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軒三迤掌故:孫渡將軍與雞足山楞嚴塔
本文已獲得授權樂(lè )藝會(huì )發(fā)布
孫渡:字志舟,云南省陸良縣三岔河小新莊人。一八九五年五月五日出生,二十歲時(shí)由陸軍小學(xué)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學(xué)習。一九一七年畢業(yè)后出任滇軍警衛二團排長(cháng),由于在川、黔之戰中,作戰勇敢,得到唐繼堯賞識,先后晉升連長(cháng)、營(yíng)長(cháng),并一直追隨唐繼堯左右。
一九二二年三月,唐繼堯從顧品珍手中奪回云南軍政大權后,即任命孫渡為獨立團團長(cháng),隨胡若愚入川、黔作戰,晉旅長(cháng)兼貴州省警務(wù)處長(cháng)。一九二四年回滇后出任云南煙草公賣(mài)總局局長(cháng)、憲兵司令等職。
一九二七年,四鎮守使倒唐后,出任龍云所部參謀長(cháng),為其擊敗胡若愚、張汝翼出謀劃策,故在龍云出任省主席后為云南省政府委員,并擔任云南省團務(wù)總局會(huì )辦等職。
一九三零年第二次滇桂大戰中,孫渡出任九十八師第三旅旅長(cháng)并入桂作戰,次年回滇出任第十路軍參謀長(cháng)、軍事參議院參議。
一九三五年奉命出任剿匪軍第三縱隊司令、總指揮部行營(yíng)主任等職,參與針對紅軍的防堵追剿,曾于來(lái)賓等處與紅軍作戰。次年四月十八日,授中將軍銜。
抗戰爆發(fā)后,龍云任命孫渡為五十八軍軍長(cháng),率部開(kāi)赴湖北等處,先后參加武漢、南昌、長(cháng)沙會(huì )戰,所部多次與日軍激戰,頗有戰功。一九四二年十月出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一九四五年初,升任該集團軍總司令,駐防安慶。
一九四六年二月,蔣介石在削奪龍云兵權后,即將滇軍由原駐防地調往東北參加內戰,孫渡被任命為東北第一兵團司令,后改任第六兵團司令,轄六十、九十三兩軍,并于一九四八年出任熱河省主席一職。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調任西南軍政長(cháng)官公署上將副長(cháng)官。九日,盧漢率部起義,云南和平解放,孫渡即回家賦閑。
一九五二年,孫渡在清匪反霸運動(dòng)中被捕入獄,一九六三年特赦后釋放并當選第二、第三屆云南政協(xié)委員,為云南的建設出謀劃策。一九六七因突發(fā)腦溢血,在昆明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下圖為一九三五年一月,時(shí)任第十路軍參謀長(cháng)的孫渡將軍就修建雞足山楞嚴塔募捐事項,至籌建辦事處親筆信札一通:
楞嚴塔位于賓川雞足山金頂制高點(diǎn),原址為明代所建光明寶塔。清康熙年間,云貴總督范承勛以該塔有“光復明朝”的諧音為由,派人將塔拆毀,終清一朝,再未重建。
一九二九年,龍云登雞足山還愿,應僧人之請,帶頭捐資,成立籌建雞足山楞嚴塔委員會(huì ),并在昆明等處設立辦事處,以募捐修建楞嚴塔。在積極籌備后,楞嚴塔工程于一九三二年正式破土動(dòng)工,并在三年后順利完成。這座耗資一百余萬(wàn)滇幣的楞嚴塔高四十二米,為方形密檐式寶塔,內有七層,外有十三級,巍然屹立于雞足山頂。塔內二層供奉釋迦摩尼臥像,外廊四周設有護欄,可憑欄遠眺,觀(guān)賞四周美景。
抗戰期間,楞嚴塔成為駝峰航線(xiàn)的重要航標,為同盟國援華飛機引導方向。
一九六六年,一群狂熱的匪徒自北京來(lái)到賓川,以革命為由,煽動(dòng)無(wú)知村民到雞足山大肆破壞,千年名山遭受空前浩劫,文物、古建被搗毀殆盡。匪徒曾多次計劃將楞嚴塔炸毀,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使楞嚴塔得以?xún)e幸保存至今,現為雞足山旅游勝景與佛教圣地。下圖即雞足山楞嚴塔近照一張:
Hash:f7979015b6885733c320e3a7d5120be7d5a1b793
聲明:此文由 樂(lè )藝會(huì )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