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消失的各國銀行之——日本正金銀行
東交民巷日本正銀行正金銀行位于正義路(御河橋路)4號。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1880年創(chuàng )辦于日本橫濱,清光緒九年(1883年)在上海設分行,宣統二年(1910年)在東交民巷里興建了這座正金銀行北京支行大樓。
東交民巷日本正金銀行(東華印象)
它座落在當時(shí)御河路東岸和東江米巷相交處的(東交民巷中御河橋)東北角。
這里原是民宅,《辛丑條約》后,日本新建使館擴大地盤(pán),利用其南面的這塊地修建了銀行,設計者是日本建筑師妻木賴(lài)黃。其東側緊鄰原西班牙銀行(現已無(wú)存)。
該樓位于街道轉角處,平面為曲尺形,西肢較長(cháng),南肢較短。
東交民巷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北京支行西側立面圖(1986年8月實(shí)測)
建筑為磚石結構,地上2層,地下一層。在西側門(mén)洞左壁嵌有1910的奠基石。轉角體量做成三層弧形塔樓,頂部冠以半圓形穹頂,上置旗桿,穹頂底部有弧形老虎窗。其主入口開(kāi)在轉角塔樓的南側,在沿御河橋路的東西向體量中部開(kāi)有一通往內院的大門(mén)洞,設有制作精致的鐵花大門(mén)。東端、北端的體量微向前凸,頂部冠以三角形山花。其外部造型,屬于歐洲19世紀流行的古典折衷風(fēng)格,但還具有明顯的荷蘭古典主義風(fēng)格。因為自江戶(hù)時(shí)代中期,日本吸取西洋文化,首先是向荷蘭學(xué)習,當時(shí)稱(chēng)為蘭學(xué),所以荷蘭的紅磚清水墻飾以白石材的做法在日本近代建筑中頗為流行。
日本正金銀行外立面以紅磚與石材交替砌筑,并將立面作三段式處理。石砌的基座層和一層以石為主的做法,增加了建筑的穩定感,而二層則以紅白相間的橫向劃分,產(chǎn)生自下而上的輕巧感。窗間墻以巨柱式壁柱貫通兩層,愛(ài)奧尼式的渦卷柱頭增加其華麗感。檐部之上以石質(zhì)挑檐與女兒墻欄桿作為頂部有力的結束。底層的大窗用金屬柱式與三角形山花分為上下兩部分,用金屬既可作為安全護欄又增加了窗的裝飾性,而半圓拱券的石砌窗套增加了其整體力度感。二層則在壁柱間開(kāi)每組二個(gè)的長(cháng)方形窄窗,與底層大窗形成對比。東、北兩端部突出體上冠以三角形山花,底層大方窗與二層半圓窗組合,形成與主體立面相呼應的構圖。轉角塔樓立面雖作水平腰線(xiàn)劃分,但石砌壁柱自基座直貫頂部使塔樓連貫完整,整體建筑顯得穩定有力。而在底層壁柱目力所及處,又有石刻盾徽等作裝飾。
該建筑造型完整,比例良好,表現出銀行建筑的穩固性和實(shí)力感,并具有較好的城市遠景觀(guān)效果。
東交民巷日本正金銀行大樓西側
東交民巷日本正金銀行大樓南側(東華印象)
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北京支行于1910年開(kāi)設在東交民巷與正義路交叉路口東北轉角日本使館旁。
西洋古典風(fēng)格,轉角處設穹頂。大樓的背面內側,多設日本木制回廊和拉合門(mén)窗。
銀行建于宣統二年,為兩層西洋古典式建筑,磚石立面,木結構,花崗巖的臺基和壁柱,轉角中心設三層鐵皮穹頂樓。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內部為木結構,外部墻體為磚石立面。大樓平面作曲尺形,其大樓轉角即街道轉角,呈向兩翼后側輻射狀。大樓的背面內側,多設日本木制回廊和拉合門(mén)窗。
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大樓外墻建筑裝飾
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大樓內側
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大樓樓內建筑裝飾
現保護范圍系東至正金銀行舊址東側院墻,南至東交民巷現狀路,西至正義路現狀路東側,北至正金銀行舊址北墻以北3米圍墻處。
正金銀行發(fā)行的通用卷
2001年,東交民巷日本正金銀行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單位:東交民巷使館建筑群,現為中國法院博物館等單位使用。
(樓內有東交民巷使館區沙盤(pán)展,對外開(kāi)放可預約參觀(guān)。)
Hash:190ae94d6f5333e35aae88c206043b46c90e8eec
聲明:此文由 東交民巷(DONGJMX)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